B仔B女長大了

不少年輕人在家裏為免傷和氣動肝火,寧願迴避政治話題,不告訴家人自己參與示威的程度。另一邊廂,父母擔心子女安全,害怕他們變得激進。但子女的沉默令家人更不安,不少朋友請我幫忙勸其子女「冷靜」、「切勿衝擊」。

我的取態是,少年人正經歷巨大的政治喚醒,甚或是生命裏第一個開竅里程碑。他們最想跟任何人分享心裏的那團火,訴說追求社會公義如何把其良知燃點起來。

這是一個讓父母重新認識子女的良機。持相反意見或過於憂慮的父母,須乘着少年人那團火來打開話題,把舊有的家長式關係(我比你更懂事)演變為朋友式關係(在某議題上,你比我更懂事)。

對於較缺乏溝通的家庭,我的忠告是,不要「開口埋口」都是冷靜,像叮囑孩子下雨拿雨傘、天涼穿衣服般囉嗦,久而久之把大家的話題淪為沉悶兼無意義的東西,增加孩子的煩厭感,更導致其減少說話,以求耳根清淨。

擔心子女安危的另一原因,是自己對社運的畏懼,源於對議題和對孩子思維的了解不深。管理畏懼的最好方法,是進入這一代人的世界,多看他們收看的直播頻道、連登及有質素的時事評論員。做好「功課」,讓孩子覺得你並非想像中的愚昧無知和食古不化。打好了一點基礎後,可真誠地問孩子怎麼想,虛心聆聽,過程中最好不要發表自己的「偉論」。

孩子願意「開金口」跟你道出其看法乃雙方建立關係的黃金機會,他們渴望被聆聽多於聽你的意見。你也要鎖定目標:和孩子討論時事志不在灌輸你的「真知灼見」,而是深入了解少年人的思考深度和你最擔心的「激進」程度,讓你心裏有個底。

所以,我不斷勸勉家長營造另類的親子活動,說服孩子和你一起看網媒直播,並在過程中聽他們的「旁述」。試想想,一起聽官員的記者招待會,一起分辨哪些是語言偽術、哪些是答非所問、哪些是倒果為因……一起欣賞記者如何扭盡六壬迫使官員正面回答問題,多麼好玩的親子學習活動!

父母最擔心的應該是青少年子女會否只看朋友圈裏的資訊,受其同溫層的「圍爐效應」而產生偏見和偏激。請記住,你又何嘗不是受着另一個同溫層的影響(或蒙蔽)?因此,你可把接收回來的不同版本轉發給子女,一起做fact check,讓兩種同溫層的信息碰撞,擦出的火花可能是兩代人的默契。

最近與一個平常對着長輩沉默寡言的17 歲少年人聊天,我誠懇地請他「enlighten me」。他把自己的見解一口氣說了20分鐘,分析有層次,有多角度思維,也能精闢地說出他對運動的隱憂。我對他從此另眼相看,最低限度他比我在17 歲時懂事得多。他不再是大人從小掛在口上的「B仔」,而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和追求公義的成年人。

你家裏也許有個「B仔」或「B女」,他們也期待跟你「真•Connect」。就算意見不合,也不割席、不譴責;兩代爬山,各自努力。Be water, my friend!

2019.8.15

延伸閱讀:

《我可以做什麼?》:bit.ly/2YNb4YL

《錯判形勢》:bit.ly/2NdHC7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