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精學懶的攝影大師

攝影師擅長用鏡頭說故事,但能用嘴巴深入淺出並帶幽默感地道出人生哲理的,攝影指導葉紹麒(SK)是表表者。在一個中學生座談會裏,SK 說自己相當懶惰,終日思考如何用最懶的方法做事。他喜歡「練精學懶」這句話——精髓在於「學懶」放在「練精」的後面,即你先要磨練到「精」的境界,才能達至「懶」。SK 的生命就是一個又一個「練精學懶」的過程。

他兒時熱愛畫油畫和水彩畫,會用兩個月創作一幅畫作。中學時,母親不知從哪兒翻出父親的照相機給他看,他的生命從此不一樣——追求懶惰的他發現,只須一按相機便能把畫像呈現出來,何用費時繪畫?

於是他進入另一個漫長的「練精」周期,任何與攝影技術及影像有關的書籍和學問,他都潛進去研究。着迷程度「去到幾盡」?他一向是個文科生,抗拒及逃避數理化科目。但攝影需要對光學、折射等理論深入認識,他必須讀好物理;為把相片冲曬做到極致,他鑽研化學。

他說:「世上無捷徑,當你以為可以抄捷徑,卻在路上花更長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人生就是一步又一步的經歷,沒有對錯,只有過程與體驗。每張照片中記錄的,都是人或社會的狀態,那種狀態也是生命中的一種過程。」

SK 很多時只用iPhone 拍照,作為座談會主持人的我表示驚訝。他悠悠說:「拍攝不是靠器材,而是用腦袋、眼睛和心。」

我追問:「你平日拍照時,不是帶着幾個特別鏡頭、幾部照相機嗎?」

他回我一個驚奇的眼神:「用來開工的話,我會。平常就只用手機。你見到金庸,會問他用什麼筆來寫書嗎?同樣地,你見到攝影師不應問他用什麼器材,而是與他討論題材和生命。」

SK 希望大家學會「閱讀」影像,就如我們在傳統教育下學會閱讀文字一樣。我們研讀文字中的文法、結構和修辭等,但為什麼碰到有關影像的閱讀就覺得一籌莫展呢?我們看到一本喜歡的書,會細閱文字和字裏行間的意思。同樣地,看到影像時也可靜心嘗試理解,細味符號化的影像表達方式。有時花上幾分鐘凝望和閱讀一幅照片,是正常不過的。

他鼓勵大家不要害怕用影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隨着社會發展,多元化的溝通途徑才是最平凡不過的生活態度。每個人除了懂得閱讀文字,也要學懂閱讀影像、音樂、立體形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能豐富起來。

SK 播放幾十張最近在台灣遊歷時拍下的照片,他稱之為「蕩攝台灣」。他鏡頭下不少照片呈現出他理解的年輕一代台灣人狀態——帶點無奈,在身不由己的困局中仍然努力不懈的社會圖騰。

由繪畫到攝影,從攝影記者到電影攝影指導,SK 用生命展現他對「練精學懶」的演繹。他補上一句總結:「前輩文雋說創作人要先沉淪而後自拔,我想我大概也做到了。」

201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