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是老闆最好的作品

辭職有千萬種的理由,但最黯然神傷的是委屈。委屈來自得不到你看重的老闆或戰友體諒,開始時,你會堅持下去,認為繼續努力,他們總會改觀。最心碎的是他們冤枉你、控訴你,或者不撐你,不替你說句公道話,一次,兩次,很多次,慢慢你不想解釋,免得他們反罵你在自辯。再過一段日子,你開始心淡,提不起勁拼搏下去,情緒不再受波動,你發現已經進入麻木狀態。直到一天,你已經心死,帶着沒有靈魂的軀殼上班、下班;在家中看電視、跟朋友聊天都沒精打采,你知道這是辭職的defining moment。

委屈是一種「腐蝕性」的精神狀態,每次我都想說服當事人還未到心淡之前,便要拿出來跟上司溝通。有誤會的要澄清,有心結的嘗試解開,最低限度給雙方一個機會挽救關係,更要給自己一個交代——你所感到的委屈,不是出於誤會、猜疑、道聽塗說。

不過,大部分人都不敢坦白講出心底話,不只是難以啟齒,而是權力懸殊的問題。作為下屬的,怕提出來後,有權有勢的上司不但死口不認,還會影響印象,從此將抱怨的下級打入冷宮。

因此,我把較多精力放在上級的身上。很多上司不清楚——或不關心——下級感到委屈的緣由其實是出於自己的一些言行舉止。本文集中討論上級的心態和胸襟,有意無意系統性地對同事做出讓他感到委屈的事情。

總裁太出色 老闆感功高蓋主

有一個我十分熟悉的老闆,經常背後批評一名總裁對外發言時太過邀功,說到底,都是不滿其名氣大,光芒掩蓋了拿資金出來的自己。我也認識那個總裁,也了解其處境,知道他早已感到兩難,多次提出不再負責當公司的發言人,但其他股東又不熟悉日常操作,接受傳媒訪問時不着邊際,更說不出動人的故事,最後大家還是拍板任命他負責對外工作。

究竟能幹的總裁知名度高,是否罪過?如何告訴老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不合理期望?老闆感到功高蓋主是一個極之敏感的話題,我決定冒死說一些公道話,希望能開解這位老闆。

我開宗明義跟他分析第一個關鍵問題:「你能失去他嗎?」

老闆說:「很難找別人替代他。」

我再問:「你覺得他愛出風頭——我不知道你的判斷是否正確。不過,他有沒有不尊重你?」

他說:「他很尊敬我,我們的關係不錯。之不過,有時候在經營問題上有爭論時,他的語氣可不太給人面子……」

總裁負責最前線的營運工作,而他是出錢的一個董事,各人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本來是夢幻組合。當「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從」時,「方丈」便小器起來,感到沒面子。問題出於老闆不能為一個能夠團結軍心的大將而高興,但又不能承認自己妒忌戰友,逐漸把有心有力者看成仇人。

公開場合搶功勞 冷落主事人

我硬着頭皮,告訴他我親眼看到的一些觀察。在一次公開場合,他明明該讚賞總裁打了漂亮的一仗,但介紹他出場時,一句不提對方就是主事人,反而說是「有份參與者」。完場後,他與其他股東宴請嘉賓,要求總裁留下負責善後工作。正常人被這樣邊緣化,都會感到難過,何况此人是整個項目的靈魂人物!

我問老闆:「你不斷罵他邀功,但在這事上你擺明是獨霸功勞。這樣不公平地貶低工作伙伴,他事後跟你大罵一場還好,但竟生吞如此demeaning的對待,恐怕已萌生去意。」

總裁心死辭職 公司倒閉

老闆當然不承認,還說如何把他當成子女般看待,經常請他吃好東西。我有氣沒氣地說:「如果他是你的孩子,他的成就是光宗耀祖的光芒,你必定感到自豪。然而,你眼中只看到他是一名受薪員工,他的成就奪走你的光芒,令你對他又愛又恨。」

總裁不時聽到老闆在背後說他搶風頭,好想lay low,但身處高位又很難躲起來不見人。一向散發出神采的眼睛,逐漸變得雙目無神;委屈的折磨,令blink blink的氣場變成blank blank的呆板,哀莫大於心死。

最後,他真的辭職了,老闆有點愕然,又覺得被背叛,自尊心大得不能勸人留下,只好拚命找人替代,不出三年公司便關門大吉。

領導班子三力量:財力、能力、心力

一間機構,需要三種力量:財力、員工的能力、眾人的心力。非營利機構如慈善組織、學校、社福團體更需要心力。能力可以培訓,財力可以集資,但心力卻是有錢都買不到的稀有質素。

最頂層的合伙人或創辦人的個人質素,能夠擁有三種「力」中的兩種——有能力又有心力,或有財力又有心力——已算是超強人馬。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所以建立團隊就是要互補不足,領導班子才能結合這三種力量。

很多老闆最揮之不去的信念,是用財力買起人力、能力、物力,但忽視了一個道理:不但要重視同事的心力,還要傾盡全力去保護和捍衛心力。輕視心力的老闆,經常做出許多失去人心的舉動,令本來有心有力的合伙人或員工,變得心灰意冷。

內耗亂軍心 蠶食團隊

有心人、用心做事的同事,管理層和董事會必須竭盡所能保衛他們的心力,無論如何都不能容許內耗。內耗蠶食心神,內耗令團隊偏離目標、模糊焦點、消耗能量、產生離心力。內耗先擾亂軍心,然後令人心淡,最後便是心死。內耗就像白蟻靜靜地、慢慢地蛀空內部結構,直到有外力衝擊、有用心不良的人推波助瀾,加上老闆「妒火中燒」,團隊便瞬間崩潰。

誰的功勞最大?誰配不配claim credit?一但有人計較,內耗的藥引就在此刻燃點,爭論就會沒完沒了。大家都有付出,團隊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功勞歸於每一人——每個人都應頭戴光環,並且自豪地claim credit。

上述那個出錢最多而想獨享光環的老闆,讓妒火攻擊出心出力的自己人,一齣好戲最後黯然落幕。這類例子到處可見,我常常思考如何幫助這類老闆paradigm shift(範式轉移),才可覺悟何謂留住人才和人心?

最近看過一個令人淚中帶笑、笑中帶淚的廣告片《老師的作品展》。影片開首問幾位老師準備展出什麼作品,大家好像想不出什麼,有的要定義何謂「作品」,有的質疑教育是一份工作,誰想聽、誰想看?

廣告打出一行字:「每個付出心力的人,都有引以為傲的作品。那老師呢?」

到了作品展當日,老師們驕傲地介紹自己的作品,包括編寫過的教科書、自製科學模型、研究客家話的成就,也細說教育心得和理念。然後,廣告策劃人帶他們到一個小房間,要呈現另一個老師們不知道的展覽部分:「我們蒐集了一份老師自己從沒發現的作品。」

老師們各自坐在一台電視機前,畫面出現一位曾經教過的舊學生。有一人講述被老師激勵過她做作家,另一人受老師啟蒙而攻讀研究院,也有人因老師的潛移默化,長大後把客家話發揚光大。各人進一步舉例,老師說過哪一句溫暖的話、做過哪一件關懷的事,足可影響他們日後的待人處事態度,令他們更懂得關愛別人。

廣告片的最後一幕,幾個舊學生站在老師們面前,互相擁抱。其中一人問老師:「我這個作品妳還喜歡嗎?」

廣告字幕打出:「老師也許不知道,學生就是老師最好的作品。」

青出於藍 是最佳作品

作為老闆或管理層,你知不知道,同事就是你們最好的作品?可曾想過,機構與員工的關係,不一定是transactional(交易性的),還可以是transformational(變革性的)?在工作中給他們舞台,孕育他們,給他們機會發揮小宇宙,成為獨當一面的領袖。當他們綻放光芒時,作為老闆的要告訴自己:「他們青出於藍,是我最好的作品。」

你付出心力栽培的人閃閃發光,他的成就展示着你成就了他的生命,他的光芒照映出你在背後的助燃。你的員工,才是你的最好作品;機構是舞台,也是作品展,展出人性最光輝的一面。

2021.8.31 刊登於《明報》副刊職場版

廣告短片《老師的作品展》: youtu.be/xEWDR23Eu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