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城鄉交替的奇幻旅程

從小幻想住在一個小村莊會是怎麼樣的感覺。像動畫《飄零燕》的色彩繽紛、純潔可愛的夢境?像電影情節的充滿智慧與生命轉化,還是平淡的隱士生活?

半年前,我受夠了香港疫情下被長期「囚禁」室內的鬱悶,一於變成digital nomad(數碼游牧者),出走到台灣東部一個如詩如畫的鄉村——池上。認識我的朋友,特別是跟我共事過的人,都奇怪我這個連香港人也嫌太快和chur(緊迫)的city girl,在偏遠農村可以生存多久?

從一個地極走到另一地極,我開啟了一場經常充滿極端體驗的奇幻旅程。
------------Mar-18-2021

細味小確幸 蘇醒感性感知

小時候經常期盼能活出驚天地泣鬼神的生命,看一套地震天搖的勵志電影,戀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給一場震撼人心的演講。結果,內功和智慧都是從枯燥乏味、微不足道的小事磨練出來。

在鄉村生活,就是學習細味村上春樹所說的「小確幸」——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都市人忽略平凡小事,也錯過當中值得感恩和回味的情誼,只求用娛樂來餵養身心靈的需要,用喧鬧來掩蓋內心呼喊,用俗套色彩來擺脫生命中的原始底色。來到寧靜的鄉下不能以城市的慣常「精神鴉片」來麻醉自己,便只好鼓起勇氣蘇醒感性感知的一面去面對。

池上本來就不是一般的農村。經過多方面的努力,這個風光如畫的魚米之鄉在十數年間孕育文化藝術氣息,大大小小的藝術節、音樂會、電影播放、人文講座等節目,與周遭的稻田山脈對唱起來。

香港有許多這類型的文化藝術活動,但我已很多年提不起勁參加。來到池上,心境變得平靜,我開始出席這裏差不多每周舉辦的音樂會或演講,讓音樂滋潤靈魂,讓別人的生命故事打動繃緊的心。

村莊裏有一個只容納幾十人的小音樂館,卻散發着猶如chamber music(室內樂)的強大感染力。我在這裏認識社會運動音樂家胡德夫、民歌手王新蓮、原住民歌手、各類型的四重奏、作家和奇人異士,每次都能讓壓抑良久的感性流露出來,借個機會給自己哭一下。情感摻和理智,感性再次與理性對話,回到完整的人性。
-------------2--Mar-18-2021

過長慢活 缺思想碰撞變遲鈍

住在鄉村的第3個月,寒冬凜凜,晝短夜長,收割後的稻田只剩下粗粗稻稈和灰灰泥土,我由好奇的遊人、渴求休息休養的都市人心情,變成充滿憂慮和躁動的心境。寫不出文章來,腦筋發白,歸咎於過長的慢活氛圍,令腦細胞活動量大減,思考能力遲鈍下來,分析力倒退,這是缺乏intellectual stimulation(思想碰撞)的後果。

如果我已進入退休狀態,或許我會嚮往長時間的簡樸和悠閒生活。然而,我遠遠未到那個人生階段,還想有番作為,除了「安身」,也要「立命」,仍在意成長和前途。

就算在鄉村,感性獲得了滋潤,但理性也要被餵養。我增加了跟那些可以給我intellectual stimulation的朋友網上對談,在鄉村公開演說,隔兩三周便去大城市如台北、新竹、台中和高雄吸收都市提供的養分。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種sense of purpose(使命感)。

池上人包容好客「好聊」

每個人都有內向的一面與外向的另一面,分別是在不同的處境下,其中一面會主導另一面。鄉村的寧靜滿足到我內向的需要,給我獨處空間沉澱思緒和反思人生。至於外向的一面,在一個陌生的農村,我需主動找人聊天、認識新朋友,否則,我的心理健康會出現狀態。

鄉村生活最暖人的地方,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濃濃人情味,而池上鄉親對外人尤其包容和好客,對外人、遊客都很「好聊」和關懷。我喜愛這種回到大學校園生活的感覺,騎着單車在街上碰到朋友會停下來聊個不停;有人介紹我認識新朋友,又聊個不停;在咖啡店遇到新知,也聊個不停。像大學生,世上的時間都是用來學習的——學習新文化,學習融入,學習不同觀點,學習面對和處理自己內心世界。

表達自己聲音 成就彼此成長

我認識不少非土生土長的池上人,主要是「島內移民」,或是因不同原因搬來或長或短時間的居民,他們都稱自己為「外地人」。雖然外地人都是台灣人,但有一種跟我差不多的心態:以謙虛謹慎態度與當地人相處,盡量多聽少說話保持低調不表達個人意見,免得當地人誤會是說三道四,更避諱被指用城市人的目光和價值觀強加於淳樸的村民。

剛來的時候,我也小心翼翼,有時害怕得罪對方,在不同意的觀點上,都採取唯唯諾諾甚至假裝認同。不久,我開始問自己:這樣隱藏自己的想法,究竟是好還是壞?如果易地而處,我會否希望外地人帶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如果外地人擔心表達意見便會開罪我,是否侮辱我的智商和情操?

我一直相信思想碰撞的可貴,相信不同意見和觀念才可激發創意、造就智慧,彼此關係才可建基於真誠和尊重。沒想到來到一個鄉村,我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想法收藏起來,豈不是小看了鄉民?我在池上難道只有一個過客角色,沒有更積極一點的貢獻?「生命影響生命」這個生活態度,就只能留在自己家園才可實踐出來?

有個老農民說,從前他下田時只顧念工作的事宜,但自從駐村藝術家蔣勳來到池上,他有機會與這外地人一起拍照、聊天,漸漸學懂用另一角度觀看這遍熟悉的土地,才發現它的美。開竅了,他每天下田不再帶着幹活的沉重心情,而是帶着欣賞稻田和大自然的目光,快樂地務農!如果外人只敢單向地跟農夫學習,不願表達自己的情懷和意見,便不會產生這種彼此轉化的結果。

我決定大膽說出想法,這是交友之道,並非要把價值觀強加於當地人。這一念之變,我開始做回自己,跟朋友的對話很快便能深化起來。倘若對方願意交心和傾訴,我也會進入其困境和傷痛中。有時,我也會「職業病」發作,給某些人「企業教練」的管理意見,有時又會life coach一些需要思考人生方向或生命迷惘的人。

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深度交流,香港人與台灣人,遊子與在地人,世界觀與本土觀……我們在此時此刻的亂世裏,卻能在這和平安靜的土地上相知相遇,無論是他們相信的老天爺安排的緣分也好,還是我相信的上帝旨意也好,日後自會知曉大家如何因着不同的背景,成就了彼此的成長。

兩極生活方式 帶來平衡與支持

住在好山好水的池上,吃到不少健康的在地食材,肚腩明顯消了一半。但,缺少了精美蛋糕、國際烹調、絲襪奶茶,生命像失去了不少色彩!沒有「邪惡食物」,怎能比照健康在地食材的可貴?回到城市,我只吃西餐和日本餐,並且天天吃到膩,回到鄉村便能重新珍惜簡單和清淡的飲食。
-------------3--Mar-18-2021

城鄉的兩極對比不但豐富了我對食物的欣賞。當生活有了城鄉交替的日子,我變得精神爽利,可以欣賞兩極生活方式的好處。都市不再是嘈雜繁囂,而是熱鬧豐富;鄉下生活也不見得沉悶單調,而是寧靜沉實,給人恢復力量的土地。城市步伐急促有壓力,卻是激勵鬥志和走出舒適區的動力;鄉村慢活令人紓壓,大自然令生命增加層次感。都市的多元化聲音並不嘈吵,而是衝擊思維、爆發創造力;農村的淳樸和鄉土情,才是智慧和韌力的發酵氛圍。

對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追求世界公民意識、深信使命感的人來說,內心有一定程度的複雜和需求,住在一個只有數千居民的鄉村,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挑戰——是拖慢個人成長還是孕育更豐富的視野?

我在池上像發了一場夢,所遇到的人和事,看似平淡卻又戲劇化、微細卻偉大、鄉土卻前衛。這些經歷究竟對生命有何意義、對character building(人格培養)有何好處、對智慧有何裨益,我現在說不出來,只是憑着信心(faith),相信上帝的計劃。

最近心血來潮,重看電影Life of Pi(《少年Pi的奇幻漂流》),因為我正經歷Pi的奇幻漂流,才能參透出他說的兩個故事結局。我的旅程也有兩種說法:這是一段奇幻之旅,充滿上帝恩典的美好歷險故事,還是應對全球疫情的現實下,一個微不足道、毫無意義的生存空間?

你會選擇相信哪一個版本?你又會如何看待你這段疫境日子——是奇遇還是遭遇?

2021.5.18 刊登於《明報》副刊 疫境人生


何靜瑩 最新著作《扮有料,只會死得更快》現已在天地圖書及各大書店發售,或於網上訂購: bit.ly/2AmjFox
「扮有料」是一種暫時令你好過一點的「嗎啡」,但只會令你死得更快──死因不是同事的不服氣和唾罵,而是自取滅亡!
‧ 教你做個有料的上司,成為出色管理人
‧ 分析老闆 vs 員工的矛盾大對決
‧ 拆解新紮管理層的盲點
‧ 勇敢衝出Comfort Zone 作自我拯救

Author image
Ada is Founder and CEO of internet startup, Paxxioneer. She co-founded social enterprises, L plus H Fashion and 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 She is a weekly columnist and author of 4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