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Tag: growth mindset

Total 12 Posts

直面心中「報喪女妖」

我們有一種逃避衝突的傾向——與別人的衝突,更是與自己陰暗面的衝突。我們寧願逃避問題,把矛盾掃入地氈底,一廂情願以為這種「和諧」和「友善」的感覺,就是幸福和安穩,哪管是不是「快樂的無知」或「自欺欺人」?

職場中最可怕的是怎樣的同事?是兇巴巴、不友善的人?還是平庸愚昧的混蛋?

獲得本屆金球獎最佳電影《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裏的每一個角色,都能代表職場中的不同人。這是我這年最喜愛的電影,因為可從多角度、多層次詮釋題材,包括很少人提及的職場視角。

-1-------------Mar-21-2023

人人內心陰暗面 都是報喪女妖

Banshee是愛爾蘭傳統故事中以哭聲預報死訊的女妖,而值得注意的是,片名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中的Banshees是眾數,即不止是那個外形最像報喪女妖的Mrs McCormick,而是每個人內心的陰暗面都是一個報喪女妖。

報喪女妖的出場,預示死亡、絕望和傷痛。開始感到絕望的Colm,對報喪女妖有深層的認識,指出女妖報喪的方法,不一定只是尖叫大喊,亦會以沉默、

Continue Reading

生命地平線突破框架

如果不回望過去的經歷,如何坦誠展望新一年?

很多人會數算成就了什麼事情來量度過去的得失。「數白欖」式列出完成了的事、賺了多少錢,不是不重要,卻是忽略了更重要的焦點。

借用電影《法貝曼:造夢大師》(The Fabelmans)中的一段對話,史提芬史匹堡憶述少年時遇到最偉大電影導演John Ford的5分鐘會面。
-1-----------Feb-1-2023

Ford問:「孩子,你有多認識藝術?」
戲中的主角少年森美(史匹堡)說:「我非常喜歡你的電影。」
Ford:「不。藝術!看到那邊掛着的那幅畫嗎?」
少年:「是的,我看到。」
Ford:「走過去。裏面有什麼?描述出來。」
少年開始把細節逐一說出來:「有兩個人騎在馬背上,他們在找什麼東西,也許他們在偵察……」
Ford:「不!地平線(horizon)在哪裏?」
少年:「地平線?在底部。」
Ford:「沒錯。到這幅畫這兒來,怎樣?

Continue Reading

奶茶修為:一冲二焗三撞四回溫

我問一個到澳洲留學第二年的大學生,在外地生活,最想念香港的是什麼?
她想也不用想,「我最掛念香港的茶餐廳食物」。

我立時心領神會——憶起剛出外留學後,才發現從前不懂欣賞的茶餐廳、大牌檔、雲吞麵檔和粥店,竟變成日思夜想的地方。於是,我問下去:「相信你以前不曾喜歡過茶餐廳吧?」

女生點頭承認:「不單不喜歡,更加是討厭走進去……」

我會心微笑,「是的,因為那些地方通常比較骯髒、擁擠和嘈吵,甚至殘舊和坐得不舒服」。
女生像找到自己一樣,接着說:「真的!倒沒想過人思鄉時,會後悔從前沒好好珍惜吃茶記的機會。」

我在美國讀大學,第一次放4天的長假時,馬上飛去加拿大多倫多探望親戚,要過幾天充滿香港文化的日子。在一個華人購物中心,看到餐廳門口貼上「港式奶茶」的招紙。從前在香港不愛到地板總是滑潺潺的茶餐廳用餐,更不會喝奶茶,對「港式奶茶」的知識近乎零,但人在異地,為了肚裏的思鄉蟲,便喝起奶茶來。

由那時起,每逢在海外超過1個月遊學、讀書或生活,便會「茶癮起」,千辛萬苦尋覓一杯港式奶茶,換來多是失望體驗,

Continue Reading

養肥豬隊友 多得豬隊長

有人向我訴說1小時,機構裏的豬隊友如何不濟,其荒誕行為層出不窮,直教聞者心寒,見者膽破。初時我當聽故事,不免會給面前這名上司一點同情,後來他開始向我問意見。我進入客觀分析mode,難免要問:「這樣的人跟你共事了這麼多年,你做過什麼事情處理他?」

這名上級說了數個理由,對我來說都是推搪,掩飾他沒有採取過任何嚴肅的處理行動。他的理由不外乎是豬隊友的人緣很好,怕嚴厲對待他便會得罪支持他的同事。我堅持問:「縱是如此,你作為機構最高管理者,就只能白白忍受他的不濟?」

我認為這名上級在很多方面都很能幹,但如許多管理者一樣,不願處理人事問題。久而久之,工作稍遜者或認為自己沒問題,或以為能瞞天過海,最終變成病入膏肓的豬隊友。

說到底,管理者任由豬隊友持續拖累團隊運作一段長日子,已經反映了領導上的嚴重失誤。說得難聽一點,他沒有資格埋怨自己縱容出來的豬隊友,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豬隊長。

嘲笑豬隊友好過癮,但有多少人懂得追溯誰是創造豬隊友的上級?又有多少人能洞悉到上司可能把好同事錯判為豬隊友?

因此,我給管理者把脈,不會只講豬隊友有多爛、多離譜,而是從管理者的觀察、解讀和干預行動這3個層次剖析,思考他在哪個層次出現錯判,自己是否豬隊長!

1. 觀察層面 看清下屬貢獻

有些主管大吐苦水豬隊友怎樣糟糕的時候,我對其觀察存保留態度,

Continue Reading

難為去留定分界?

每逢年尾年頭,大家聚首離不開的話題,就是應否離職,原因總有萬千種,全都要進入當事人的處境。只聽單方面分析,確實不能盡信其觀察或解讀,但要幫助對方保持客觀態度分析利弊,並作出明確決定,是一件極富挑戰的事情。

我收過同事的辭職信,有些令我舒一口氣,心中說「好行夾唔送」;有些令我心裏一沉,立即約見望能挽留,最怕是對方死口不說原因,或用其他理由隱瞞事實,變成沒有轉彎餘地。倘若那人是重要副手,我會找認識他的人幫忙「探口氣」,總不能這樣不明不白的讓人才離開!

我曾培訓過一家企業的高層,老闆的得力助手辭職,只說是壓力問題。老闆多日寢食不安,跟我提起。我以常理分析,一個飽經風浪的高管,又怎會因壓力而辭職?我猜想定有真正問題,只是他不願透露給老闆。

坦白說理由 勿先定論上司反應

老闆認為他倆推心置腹,對方不可能不跟他說出實情,但也認為我的推算並非無理,遂請我幫忙了解情由。我樂意之極,但強調「不包生仔」,意思是我以中立的executive coach身分,而不是老闆派來的「說客」,為當事人分析對自己職志和生命最有利的選項,故結果未必是老闆所期盼的,到時可別怪我。
與那高管坐下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