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Tag: psychiatrist

Total 2 Posts

生命地平線突破框架

如果不回望過去的經歷,如何坦誠展望新一年?

很多人會數算成就了什麼事情來量度過去的得失。「數白欖」式列出完成了的事、賺了多少錢,不是不重要,卻是忽略了更重要的焦點。

借用電影《法貝曼:造夢大師》(The Fabelmans)中的一段對話,史提芬史匹堡憶述少年時遇到最偉大電影導演John Ford的5分鐘會面。
-1-----------Feb-1-2023

Ford問:「孩子,你有多認識藝術?」
戲中的主角少年森美(史匹堡)說:「我非常喜歡你的電影。」
Ford:「不。藝術!看到那邊掛着的那幅畫嗎?」
少年:「是的,我看到。」
Ford:「走過去。裏面有什麼?描述出來。」
少年開始把細節逐一說出來:「有兩個人騎在馬背上,他們在找什麼東西,也許他們在偵察……」
Ford:「不!地平線(horizon)在哪裏?」
少年:「地平線?在底部。」
Ford:「沒錯。到這幅畫這兒來,怎樣?

Continue Reading

被污名化的精神治療

很久以前,老闆的太太看精神科醫生時,在等候室遇見一名高管,但直覺不方便與之打招呼,回家告訴先生,老闆馬上給我電話。我當刻有點驚訝,卻因為熟識那個同事而估計他患憂慮症,看醫生也沒什麼奇怪。

再說下去,老闆表示擔心該同事狀况:他能否抵受連綿不絕的工作壓力?我們可以做什麼支援他?聽說這類情緒病難以治癒,他可以在機構熬多久?

這兩年疫情下,我遇到更多情緒大起大落的人。很多人在情緒波動中痛苦掙扎,有些人受無心之言刺激,幾秒內便無名火起,然後爆鬧或爆喊。有人會極為沮喪,根本無法專注面前工作,也理解不到別人的說話,面無表情,很容易被旁人誤解為冷漠或高傲。家人或同事無法理解他們,死忍一段時間後,耐性跌至極限,有些採取放棄態度,有些惡言相向,令陷於情緒困擾的人受更大打擊,精神狀態每况愈下,實在是不幸的惡性循環。

影響判斷、決策、脾氣

在職場裏,善意勸導同事尋找精神健康的幫助屬極大忌諱,又害怕對方一不喜歡,反過來控告自己用心不良、侵犯私隱。我在3月份的兩篇文章中,先後提出為自己的精神健康、個人傷痛把脈,也可找企業教練及臨牀心理學家幫忙「向內看」,與自己的不同情緒對話和加以修補。今天我想從個人經歷,分享另一類的專業幫助—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