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Tag: Reflection

Total 35 Posts

曠野中的雅興

長年累月的疫情與逆境日子,教人喘不過氣,蒼涼幽暗的大氣下,每天都要花好些工夫振作自己,這已成為大多香港人的日常寫照。有朋友說他長期悶悶不樂,我問,那是怎麼樣的?

他說,就是缺了一份「雅興」:不想去戲院看電影,反正坐不定;不想出外吃飯,反正食之無味。每天營營役役地上班下班,生活沒有色彩。

啊,雅興。雅興是精神健康的一個指標,也是對應逆境的一種意志表徵!困境逆境中的雅興,並非不理世事、附庸風雅,而是好整以暇、保留實力的修養,好像一葉小舟在驚濤駭浪之際,隨着怒海起伏,在被動中不失沉實思變,保存內力,培養更深底蘊,以待風雨後有所作為。

我這一年在台灣「心度遊」,時刻記掛香港未來,心情難免惆悵憂戚,感覺像長期被上帝遺忘了,何來雅興?不過,基督教信仰還是給予最強的提醒:這是一個曠野中的寶貴歷練。聖經中,青少年大衛被政權追殺而逃難到曠野,漂泊十數年。曠野裏有很多野獸和仇敵,危機四伏,大衛遇上怪人怪事,也遇上愛人和高人。最重要的是,在曠野歲月裏,

Continue Reading

送糉子 串門子 撒心靈種子

還是4月天,從台北搬到池上鄉居住了6年的「女食神」莊月嬌,說會預售糉子,用海拔2000米的紅香部落冬菇與姬松茸「對唱」,不放蛋黃和糯米。價格不便宜,我之前也未鑑賞過,但一口氣訂了30個。
----------------5--Jun-15-2021

一口氣訂30糉子還人情債

原因很簡單:我終於可以回禮了!在鄉村住了半年,一直都是吃別人田裏種的新鮮蔬果,茼蒿、高麗菜、水果玉米、蓮霧、釋迦、鳳梨、芒果、美人柑,還有6種鮮花泡出來的花茶、桑椹果醬、梅酒、沉香茶、雞蛋,更有一大堆生平聞所未聞的台東食材。鄉親都很自豪一手種出來的健康食材,我這個自以為什麼好東西都吃過的城市人,邊吃邊喝邊瞇起眼享受味道,心裏拚命記住每一種食物的名字和講究的飲食方式。
----------------1--Jun-15-2021

吃得別人東西太多,一直為着不知如何回禮而感到不好意思。我也感到沒有家教,事關從小父母時常教我們,不可做「老奉」或「菠蘿雞」,理所當然地老吃別人的東西,而是要「有來有往」,你請我一餐,我也請你一餐。

家訓一直藏在心裏,而最簡單直接的「禮尚往來」

Continue Reading

城鄉交替的奇幻旅程

從小幻想住在一個小村莊會是怎麼樣的感覺。像動畫《飄零燕》的色彩繽紛、純潔可愛的夢境?像電影情節的充滿智慧與生命轉化,還是平淡的隱士生活?

半年前,我受夠了香港疫情下被長期「囚禁」室內的鬱悶,一於變成digital nomad(數碼游牧者),出走到台灣東部一個如詩如畫的鄉村——池上。認識我的朋友,特別是跟我共事過的人,都奇怪我這個連香港人也嫌太快和chur(緊迫)的city girl,在偏遠農村可以生存多久?

從一個地極走到另一地極,我開啟了一場經常充滿極端體驗的奇幻旅程。
------------Mar-18-2021

細味小確幸 蘇醒感性感知

小時候經常期盼能活出驚天地泣鬼神的生命,看一套地震天搖的勵志電影,戀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給一場震撼人心的演講。結果,內功和智慧都是從枯燥乏味、微不足道的小事磨練出來。

在鄉村生活,就是學習細味村上春樹所說的「小確幸」——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都市人忽略平凡小事,也錯過當中值得感恩和回味的情誼,只求用娛樂來餵養身心靈的需要,用喧鬧來掩蓋內心呼喊,用俗套色彩來擺脫生命中的原始底色。來到寧靜的鄉下不能以城市的慣常「精神鴉片」來麻醉自己,便只好鼓起勇氣蘇醒感性感知的一面去面對。

池上本來就不是一般的農村。經過多方面的努力,這個風光如畫的魚米之鄉在十數年間孕育文化藝術氣息,

Continue Reading

你有沒有欠自己一個交代?

很多人都會向我表白,覺得生命需要突破,再說白一點,他們覺得很「悶」。

他們其實問對了人,因為我從小害怕無聊、沉悶,經常要找有意義的事情來做,否則便覺迷失和頹廢。我隨即問他們小時候是否每個暑假都立志看書和突破常規,但「心有餘而力不足」,虛耗於重看電視劇如《神鵰俠侶》第8次、與弟妹同學玩撲克牌,到開學時充滿內疚感?他們莫不點頭稱是,而這些無聊沉悶感隨着離開校園與日俱增,因為出來工作後的空閒時間差不多都屬於自己,需要智慧懂得發揮這些剩餘「bandwidth」,才能給自己一個交代。

我明白他們說的「悶」不是要令自己忙個不停便能解決,而是能否好好運用時間、心力和天賦創造價值,這便算是對自己人生有一個交代。這種「悶」是對生命意義、對個人學習的要求,只要認為所做的事情可以對世界帶來一點好處,或自己能夠有所長進和啟發,無論有多忙,壓力有多大,都是值得的。

但我又不忍心說出心底話,因為激發他們活出使命人生的「副作用」,往往是充滿不確定、偏離主流的孤獨,尤其看到朋輩安逸生活時,哪怕是自己不想追隨的物質生活,都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內心掙扎。

我想診斷清楚坐在面前「無病呻吟」的人,

Continue Reading

在亂世中自我管理

去年疫情進入第三波以前,曾參加我的領導培訓課程的高管,大多能保持士氣,並善用多出來的空間認真思考管理和領導問題,經常找我討論一直擱在一旁不想理會的人事和紛爭問題。疫情來到第四波,加上政治不穩定而需考慮應否離開香港,被裁員被減工資的打工仔或不斷燒錢的老闆,無不憂心忡忡,前途不明朗還要擔心第五波何時來臨,我也更加深入地幫助大家處理心理狀况,從管理別人轉移到管理自己的迫切需要。

面對現實 調適價值觀

去與留,不止是留不留在香港的問題,更是留不留在熟悉的工作環境。說到底,這要審視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而是能否啟動新的學習模式。

一直有穩定工作和固定生活模式的人,調節能力最受不起風浪。有些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和接受變更,有些抱自欺欺人的心態,癡癡地等待香港回復至從前熟悉的生活模式。價值觀的調適是一輩子的功課,就是真正的學習——學習新的觀念,學習不同的信念,學習與新格局一起呼吸。

習慣與不確定因素同行

保持一種使命感(a sense of purpose),在風高浪急與呆滯不前之間,你不至迷失,因為你的purpose,能給你坐標(anchor),令你不被洪水淹沒。

從前的計劃和目標被打亂了,現在不少人要重新打造新時代裏的目標和一系列的計劃,需要一段時間,心情免不了時刻處於七上八落、患得患失的境界。有些人認為有一定程度積蓄的中年人擁有更多選擇,然而,他們卻較難轉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