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超出期望

「 剛來到新公司幾個月,我想exceed expectation,暫時不想請假。」一位跨國企業高管掙扎着應否在暑假期間請五天假外遊。

我想起幾年前另一位獨角獸創辦人跟我說:「目標一定要exceed expectation!只能做到meet expectation的話,其實不夠好,顧客會把你忘記。」

可以想像,這些人的成功之道,首先取決於自己的心態。他們沒嗟怨別人的期望不實際,也沒抱怨公司的期望過高。基本上他們說的不是管理期望(manage expectation),更不是滿足期望(meet expectation),而是推至更高境界——超出期望(exceed expectation)!

打工仔一般認為滿足了公司期望便應順理成章地獲得晉升和加薪。然而,上司通常衡量員工能否在現有崗位中超出期望,以顯示其再上一層樓的潛質,才會考慮日後委以更多重任。能夠洞悉上層如何評估一個人的潛質,便能衝破傳統觀念。

換言之,一般「做好這份工」的心態最多只能滿足人們給予現有職位的期望,但遠不是超出期望。另一窒礙超出預期的態度,是斤斤計較、怕吃虧、不願多承擔,同事和上司要求多幫忙一點、做多一點,計較的人必反問是否有報酬,或要求升職後才肯出手,「這不是我的工作範圍,升職後我自會有所表現。」

很多人甚至本末倒置,未能滿足期望卻反過來埋怨上司沒有稱讚自己。這些人欠缺基本邏輯:不能滿足期望,已屬「失職」,何來讚許?

做好本分是滿足期待,可算是基本步,是理所當然的;多走一步才能超出預期,也是一份驚喜,顧客才會記得你,上司才會另眼相看。

準時上班和死線前完成有質素的任務,乃屬本分,為何需要稱讚才能完成一項僅是滿足期望的事情?我一直反對什麼「勤工獎」(給予準時上班的人額外的獎金),正是因為當你獎勵做好本分的人的同時,發放了另一信息:未能達標的人的後果,只不過是沒有獎金。換言之,不屑勤工獎的人,豈不大條道理繼續遲到?

另一個問題是,究竟期望這條線放在哪裏? 一方面上司可能沒有把要求說得明白,另一方面觀感(perception)也令整件事更複雜,讓接收期望的一方出現扭曲、誤解或不解,即上司就算說明了期望,下屬也可以錯誤解讀。至於如何洞悉市場顧客的預期,那就更加複雜了。

說到底,如果沒有超出期望,甚至連滿足期望也未達標,那就不要怨別人不讓你升職或欠你什麼了。如果你持續超出預期,但上司還沒有什麼嘉許,是時候作出有節有理的談判;不成就可能要另謀高就,你過得了自己這一關的。

2018.8.21

-------Aug-21-2018

Author image
Ada is Founder and CEO of internet startup, Paxxioneer. She co-founded social enterprises, L plus H Fashion and 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 She is a weekly columnist and author of 4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