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厚顏無恥,又吃又拿?

我出外遊歷,最渴望能走進當地人的家裏,吃他們的家常菜、聽他們的故事、認識他們的生活,從而體會其文化傳統。提筆時正身處希臘最大島嶼、歐洲最古老文明的克里特島(Crete),清早起牀還在回味昨天在退休市長家裏的一個下午。

這是我第3次拜訪前市長。啟程時才聽說69歲的他又參加競選副省長,投票日就在我們到訪的那個周末。我掙扎了一會,還是厚顏無恥地求問他招待我們,他竟然一口答應,約好是投票日翌日!

投票日當天,他還打電話通知我們,剛熟的櫻桃一夜之間被黃鼠狼偷吃了一半,只好把小 狗綁在樹下,指靠牠為我們守護櫻桃。

從海邊開車1個多小時,來到海拔1150米的高原Lasithi。廣闊的高原只有前市長一間小屋,還有一個頗大的果園,種植的都是種類多樣的果樹、蔬菜和香草。

甫到埗便感受到濃厚的希臘文化,品嘗他在後院種植的葡萄樹釀出來的白酒(Raki),是當地最普遍的一種烈酒。旁邊是他自製的芝士,他教我們沾蜂蜜來吃。我要留肚子吃大餐,唯有厚顏無恥地問主人能否把芝士帶走,翌日早餐慢慢享受。

他端上一大瓶海鹽,我不禁微笑起來,知道他又會訴說去年跟我提過的一件小故事:他出海提取海水做鹽,卻發現海中有3名半死的難民。他們本想逃難到北部的雅典等歐洲大陸城市,卻不知怎地掉進海裏,並往南漂浮到克里特島。

前市長救起他們,回到岸上找有關政府部門幫助他們。他們身上沒什麼能送給前市長,就只有身上的一件救生衣。

Continue Reading

勉強無幸福

有位遠方的朋友,10年未見。幾經辛苦,轉機加坐車,來到她居住的小市鎮,為的是再與她一席話。

剛坐下不久,只聽她打電話給別人,敦促對方快點過來加入我們的飯局。我一心來跟她吃飯,當然希望少一點「閒人」,遂豎起耳朵企圖找尋線索。

放下電話,她沒有告訴我發生何事,我們開始10年沒見的許多話題。不久,一名年輕男子走進我們的房間,她才介紹說那是她大學畢業兩年的女婿。我禮貌地跟他聊天,他沒精打采地回一句;我繼續施展渾身解數創造話題,他說正在創業,我也順着他講創業,但他始終談不上哪裏去。

我來這小鄉鎮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了解朋友的最新工作近况,既然已努力engage 女婿15 分鐘,是時候讓這乏味的對話畫上句號。

我們的千言萬語,一口氣便說了半頓飯,女婿細聲在朋友耳邊說了什麼,朋友跟他輕聲說不。我沒留意他們在糾纏什麼,隨意慰問一下。

原來女婿想先行離開,我馬上說:「沒問題,不耽誤你的工作。」朋友卻不同意,「難得你來訪,我就是要他多聽你講話……」

看見女婿人在心不在,一臉被迫應酬的怪模樣,我也不太自在,便趁機對女婿說:「沒事的,你離開吧。

Continue Reading

郵輪上的學習點滴

提筆時,身在新加坡開往香港的上空3萬呎,剛完成10天與別不同的郵輪生活。半年前,日本一間運作了36年的非牟利機構邀請我到其郵輪上演說「旅遊4.0」及領導力。

「和平號」(Peace Boat)每年也會舉辦3個月環遊世界航程,經常爆滿,沒有賭場,只有眾多學習班、興趣班和分段上船的25位嘉賓舉行的講座。約1000位乘客中有三成來自香港、台灣、大陸、新加玻、馬來西亞及泰國,其餘大多是日本人。當中35歲以下的日本人約300個,我的目標自然是理解日本新世代的思維。

每逢吃飯,我總挑選坐滿年輕人的桌子。奈何他們的英文確實不行!為何在21世紀地球村裏一個先進國家的年輕人,連基本英語溝通能力都如此糟糕?幸好他們很有禮貌,不願意在不懂日文的外人前自說自話,只好低頭吃飯。為了打破因我而起的死寂和尷尬局面,我開始主持一場雞同鴨講的晚宴。他們用他們的破英語,我用我的爛日語,竟能聊足1.5小時!

「和平號」開辦一個叫「Global University」的項目,給26位年輕乘客加插一些特別的學習機會。由於郵輪會在香港停留一晚,我提出帶有興趣者在香港「掃街」,吃香港人的地道小食。

幾位「美少女」

Continue Reading

練精學懶的攝影大師

攝影師擅長用鏡頭說故事,但能用嘴巴深入淺出並帶幽默感地道出人生哲理的,攝影指導葉紹麒(SK)是表表者。在一個中學生座談會裏,SK 說自己相當懶惰,終日思考如何用最懶的方法做事。他喜歡「練精學懶」這句話——精髓在於「學懶」放在「練精」的後面,即你先要磨練到「精」的境界,才能達至「懶」。SK 的生命就是一個又一個「練精學懶」的過程。

他兒時熱愛畫油畫和水彩畫,會用兩個月創作一幅畫作。中學時,母親不知從哪兒翻出父親的照相機給他看,他的生命從此不一樣——追求懶惰的他發現,只須一按相機便能把畫像呈現出來,何用費時繪畫?

於是他進入另一個漫長的「練精」周期,任何與攝影技術及影像有關的書籍和學問,他都潛進去研究。着迷程度「去到幾盡」?他一向是個文科生,抗拒及逃避數理化科目。但攝影需要對光學、折射等理論深入認識,他必須讀好物理;為把相片冲曬做到極致,他鑽研化學。

他說:「世上無捷徑,

Continue Reading

以同理心拆解奇怪行為

每當聽見有人信誓旦旦說「管理之道最重要是用簡單方法處理複雜問題」,我都感到不安。不是說這句話完全錯,而是人事瓜葛與矛盾、人的行為和喜好的本質就是複雜,過於簡化、忽視處境(context)和團隊動態(group dynamics)的多變性,只會令管理者對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誤診」。

一個人的行為除了受其性情、經歷及思維影響,也跟周遭的人、環境、利益計算及相對權力等多重因素有關。人際關係和矛盾也隨之而變得充滿動態(dynamic)和變化,不能因渴望簡單處理的主觀願望而覺得理所當然。

總有個別同事的說話或行為令人大惑不解,大多數人遂方便地稱之為「奇怪」、「發癲」就算。這是一個頗自我中心的結論,沒有嘗試設身處地明白對方的出發點。不能以常理解釋的問題肯定是棘手和難明的,但也不能隨便歸納為無法理解便算。

很多時候,我特別把反常行為挑出來研究,把摸不着頭腦的言行視為「線索」,帶引我找出問題根源。當我聽不出別人說話真偽、看不出表情含義、解讀不到奇怪行為時,必會啟動「同理心」機制,亦即是「易地而處」,put yourself into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