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回望過去的經歷,如何坦誠展望新一年?
很多人會數算成就了什麼事情來量度過去的得失。「數白欖」式列出完成了的事、賺了多少錢,不是不重要,卻是忽略了更重要的焦點。
借用電影《法貝曼:造夢大師》(The Fabelmans)中的一段對話,史提芬史匹堡憶述少年時遇到最偉大電影導演John Ford的5分鐘會面。
Ford問:「孩子,你有多認識藝術?」
戲中的主角少年森美(史匹堡)說:「我非常喜歡你的電影。」
Ford:「不。藝術!看到那邊掛着的那幅畫嗎?」
少年:「是的,我看到。」
Ford:「走過去。裏面有什麼?描述出來。」
少年開始把細節逐一說出來:「有兩個人騎在馬背上,他們在找什麼東西,也許他們在偵察……」
Ford:「不!地平線(horizon)在哪裏?」
少年:「地平線?在底部。」
Ford:「沒錯。到這幅畫這兒來,怎樣?」
少年又描述起來:「這兒有5個牛仔,他們可能是印第安人……」
Ford不耐煩起來,大喊:「不,不,不,不,不!該死的地平線在哪裏?」
少年:「在畫的頂部。」
然後Ford說:「記住:當地平線在底部,會很有趣;當地平線在頂部,會很有趣;當地平線在中間,就無聊死了!」
少年眼睛發亮,開竅了,因為他從這一刻起,看見地平線,視野再也不一樣,因為他認識的不是電影,而是藝術。
地平線位置 影響視覺、感觀和內涵
地平線放在哪裏,影響視覺、感觀和內涵,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這可不止是從畫作或攝影技術呈現出來的視野和深度,而是看自己生命時,是否只留意表面的人事物,忽略了地平線的藝術?我們會把地平線放在有意思的位置,還是無聊死的局限裏?
我的「地平線」是用「個人成長」來看過去的遭遇,畫面便不一樣:挫折變成錘煉,生病成為一個旅程,展望未來也離不開訂立個人進步的目標。我經常問:我要在這經歷裏學習什麼?在哪裏需作出改變?哪方面要有長進?離目標多遠?
有趣的是,一個人的成長往往比認知行先一步,我們總是走在改變了的自己的後面,需刻意與從前的自己比較,才可認識究竟有沒有長高了、長進了、成熟了,變得更有智慧、有愛心或我們希望培養出來的質素。
大使命非停留於大遠見
我沒有寫新年願望、新年決心的習慣,但我會有新年禱告。記得2年前,我有好幾個月深深感覺到上帝忘記了我,那是很可怕的感覺!當然我知道信實的上帝對每個相信祂的人不離不棄,但這個持續了近1年的感覺卻非同小可。我要尋求創造者藉此要我學習什麼?這是怎樣的功課?
我逐漸領悟到大使命並非停留於大遠見、宏大願景、特大任務,而是每天生活裏的點滴關愛、細水長流的使命感。例如若遇見有人餓了,給他吃;渴了,給他喝;作客旅的,留他住;赤身露體,給他穿;病了,看顧他;在監裏,來看他。於是,我的禱告改變起來,祈求每天遇見一個我可給予安慰、鼓勵或陪伴的人,那便是被神呼召的喜樂。
當地平線從框架的中間轉移到底部或頂部,不同的視野帶來微妙的變化。我對人的好奇心蘇醒起來,很想聽初相識的人的故事,進入他們的掙扎。耐性、仁慈和寬容漸漸增強了,這些都是我一直希望培養的質素。
偶遇一名剛畢業的年輕人,他說留在家裏創作音樂,多聊幾句便聽得出他沒有工作,所謂創作音樂只是躺平。我一向關心一直呆在家裏的人的身心健康和個人成長問題,遂鼓勵他到一家美國咖啡店或國際酒店工作,學習團隊精神、服務顧客、待人處事。他說小時候開始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我有點驚訝只認識了10分鐘的他便如此直白。我給他介紹一個很好的精神科醫生,也鼓勵他以part-time形式學習融入社會。過了兩天他去面試,再過幾天便去見醫生,一直持續到現在。
那是分辨到地平線的藝術後的第一個作品。
有一個見過兩次面的朋友,情緒低落,找我說心事。我有點錯愕,因為很少人會把我和說心事聯繫起來。我給她一些安慰,也鼓勵她看醫生幫助焦慮症。每次她問診後,我都會跟她分析醫生的觀點和藥物的使用,還有探討她需改變生活習慣和思維的問題。
我對精神科醫生的看法是,藥物的確可以紓緩情緒,情緒病有來自腦行為醫學的因由,吃藥是沒有問題的,不過這只能幫助整體問題的三分之一(大部分精神科醫生會對這評價感到不爽)。
第二個三分之一來自自己調校生活習慣和飲食,尤其是作息、運動和健康飲食,不靠壞習慣如煙酒賭毒來應付壓力和失落。第三個三分之一是調適某些令自己焦慮躁鬱的觀念和價值觀,學習改變自我中心和令人反感的行徑,以改善溝通和社交生活。
第二及第三個三分之一都需要靠自己決心改變,最好有家人和朋友的同行和支持,臨牀心理學家、心理輔導員、運動教練、營養師等專業人士亦可提供學習的方法。情緒藥物(第一個三分之一)對情緒的紓緩和睡眠的幫助,可讓當事人回復一點動力,以學習調適生活習慣及思維上的改變,逐步達到不用藥物的幫助。
懂得欣賞地平線的藝術,我對精神健康多了一份認知,也提升身邊的人對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的重視。
心境變寧靜 更有耐性
我在外地待了近兩年,拿不準自己改變和成長了多少,半年前回到香港,可以比較在相同的處境或人事物的互動下,我在哪方面長進了。
明顯的進步是看到自己的情緒管理和耐性好多了,而其他人相對變得易怒和不耐煩。我經常暗忖:「怎麼我的火氣收斂了?怎麼這些朋友情緒起伏厲害了?」
另外,我經常覺得餐館的食物很鹹,過了1個月才醒覺是味覺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同一道菜,我問同桌的人覺不覺得很鹹,他們說很正常。我想,在台灣吃得健康,當地朋友注重新鮮有機的食材,更講究不用放太多調味料以突顯原汁原味,我的味覺亦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敏感起來。
還有心境變得寧靜,可以用心靈體驗大自然、欣賞文化藝術,減少了從前的躁動、restless,幫助別人處理衝突和學習管理自己遂變得事半功倍。追求的不止是日落日出、月圓月缺、藍天白雲的詩情畫意,還懂得欣賞雲層雲海的佈陣——啊,還有地平線——萬物一切協力構成的天空畫廊!
原點vs.螺旋
回到原點,可發現究竟過去一兩年自己是原地踏步,還是成長了。看似繞了一圈,原來是一個螺旋——沒有回到從前的原點,而是向上旋轉到更高點,地平線又昇華了!
這是有趣的地平線藝術,突破狹隘的框架和視野,帶領生命的學習和成長。
如何訂立新年新目標?先從你的地平線出發。
2023.1.31 刊登於《明報》副刊
何靜瑩過去文章:ada.blog.paxxioneer.com
何靜瑩 著作《扮有料,只會死得更快》可在天地圖書及各大書店發售,或於網上訂購: bit.ly/2AmjF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