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Tag: Reflection

Total 35 Posts

企業「消脂」與「去瘀血」

8月開始,我與很多企業高層及老闆討論如何迎接經濟下滑的一場硬戰。企業憂慮前景,如果不是首當其衝的零售業、旅遊業等公司,均準備6至12個月後的最壞打算——裁員。不少公司已未雨綢繆,開始收緊開支,能省便省,如停止舉辦周年晚餐、offsite 會議、送月餅和聖誕禮品等,當然會減慢或停止招聘新員工。
多年來我一直提出要正視最令人頭疼的問題——under-performers(表現稍遜者)。但當業務處於擴張期的時候,公司憂慮難以聘請適合人手,就算是under-performers也是「多對手」,於是遲遲不肯整頓這類員工, 連「去瘀血」的工作也不願面對。

現在進入經濟下行時期,我更要提出這個機構「瘦身」問題。裁員是一個極不開心的話題,但最打擊士氣的是殺錯良民!倘若裁員壓力並非迫在眉睫,你還有時間策劃和推行一個較小殺傷力的「消脂瘦身」計劃,不用為時已晚才動大手術。

首先,企業晉升和解僱的其中一個風險,是直屬上司對下屬去留和升降的建議,有一定分量的影響力。如果直屬上司管理不善而導致關係惡劣,或不顧下屬的專業發展,或只着重同聲同氣而不是員工的才能,向上層建議的裁員清單很可能會令公司殺錯良民。如果這類中高層管理者本身是under-performers,最應被裁的人就是他們!

這類管理者通常是較難察覺的「absentee boss」

Continue Reading

錯判形勢

近來不少人愛說4個字——錯判形勢。究竟什麼是判斷?其實在職場、在生命裏,判斷力決定一切策略、選擇和行為。

偏偏判斷力是最難學過來的,因判斷力不能如硬技能或知識般傳授,乃像「內功」般須慢慢孕育出來。很多人以為作明智抉擇最為困難,然而,做錯決定不是因為選擇錯誤,而是判斷錯誤。

判斷力講求理性與感知的融會,知識與歷練的琢磨,對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的觀察入微,對團隊動態的透視,才能客觀判斷哪種形勢局勢趨勢最為合情合理,並作出適時適切的選擇和制定行動策略。

下判斷的過程中,我們先要對人和事作出觀察:(1)察看呈現出來的問題,和被掃入地氈底下的矛盾和潛在問題;(2)聆聽別人的說話,包括傾聽言下之意、弦外之音,揭露被粉飾或扭曲了的信息,還要分辨語言藝術、謊話和隱瞞;(3)用心靈感受別人的憂慮、畏懼、欲望......

倘若你只跟合得來的人交往,在網上只看與自己觀點相同的資訊,智囊軍師皆是同聲同氣的人,感覺固然舒暢,但也容易形成「圍爐自high」的遐想和團體迷思(group think)。聽不見、感受不到朋友圈以外的批評、

Continue Reading

我可以做什麼?

提筆時,正坐在飛機遠赴歐洲兩周之旅,心裏萬二分的捨不得在此時此刻離開風眼。上機前一整天都在看幾個記者招待會的現場直播,閱讀四面八方傳來的資訊,翻看來自更多手機拍下的元朗一夜激烈影像,留意最新動態,大都是令人沮喪和失望的大話連篇、推卸責任、轉移視線和偽善面孔,加上新界西北店舖提早關門,全城不是人心惶惶,便是憤慨和悲哀。

這幾年,香港市民積累不少鬱結,就在這兩個月爆發出來。大家心裏無力,一方面覺得什麼都嘗試過,最有權威的團體及個別專家亦表態,政府還是不為所動,另一方面是在這個大時代,心裏總會問自己:「我可以做什麼?」然後發現自己很渺小,除了上街遊行和參與網絡討論,不知道如何承擔多一點。

市民可以承擔的歷史角色和機遇各有不同,但必須有自己的思想——批判的、能分辨真偽的思想,並且堅定地追求公義。

我跟不少充滿熱血與無力感的年輕人說,在等待中要好好地裝備自己,當歷史呼喚你的那一刻來臨,便有足夠的能量發揮所長。

裝備自己,可以是訓練一個懂得解讀事情的頭腦和心智,其中一個做法是多參與活動,體會現場情緒,感受社會脈搏。

許多人都不能參與所有活動,但我們可從網上直播中盡量觀察前線的人和事。網上直播分兩種:即時直播及重溫直播,我們都應盡量看,還要多看不同頻道的直播,從幾個角度觀察大型活動的現場,包括訪問、記者招待會及個人聲明,盡量從原始資料下工夫。

Continue Reading

勉強無幸福

有位遠方的朋友,10年未見。幾經辛苦,轉機加坐車,來到她居住的小市鎮,為的是再與她一席話。

剛坐下不久,只聽她打電話給別人,敦促對方快點過來加入我們的飯局。我一心來跟她吃飯,當然希望少一點「閒人」,遂豎起耳朵企圖找尋線索。

放下電話,她沒有告訴我發生何事,我們開始10年沒見的許多話題。不久,一名年輕男子走進我們的房間,她才介紹說那是她大學畢業兩年的女婿。我禮貌地跟他聊天,他沒精打采地回一句;我繼續施展渾身解數創造話題,他說正在創業,我也順着他講創業,但他始終談不上哪裏去。

我來這小鄉鎮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了解朋友的最新工作近况,既然已努力engage 女婿15 分鐘,是時候讓這乏味的對話畫上句號。

我們的千言萬語,一口氣便說了半頓飯,女婿細聲在朋友耳邊說了什麼,朋友跟他輕聲說不。我沒留意他們在糾纏什麼,隨意慰問一下。

原來女婿想先行離開,我馬上說:「沒問題,不耽誤你的工作。」朋友卻不同意,「難得你來訪,我就是要他多聽你講話……」

看見女婿人在心不在,一臉被迫應酬的怪模樣,我也不太自在,便趁機對女婿說:「沒事的,你離開吧。

Continue Reading

練精學懶的攝影大師

攝影師擅長用鏡頭說故事,但能用嘴巴深入淺出並帶幽默感地道出人生哲理的,攝影指導葉紹麒(SK)是表表者。在一個中學生座談會裏,SK 說自己相當懶惰,終日思考如何用最懶的方法做事。他喜歡「練精學懶」這句話——精髓在於「學懶」放在「練精」的後面,即你先要磨練到「精」的境界,才能達至「懶」。SK 的生命就是一個又一個「練精學懶」的過程。

他兒時熱愛畫油畫和水彩畫,會用兩個月創作一幅畫作。中學時,母親不知從哪兒翻出父親的照相機給他看,他的生命從此不一樣——追求懶惰的他發現,只須一按相機便能把畫像呈現出來,何用費時繪畫?

於是他進入另一個漫長的「練精」周期,任何與攝影技術及影像有關的書籍和學問,他都潛進去研究。着迷程度「去到幾盡」?他一向是個文科生,抗拒及逃避數理化科目。但攝影需要對光學、折射等理論深入認識,他必須讀好物理;為把相片冲曬做到極致,他鑽研化學。

他說:「世上無捷徑,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