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Tag: self-help

Total 8 Posts

另類職場培訓──應酬飯局眾生相

我出來工作的頭10年,其中一個掙扎是跟老闆出外與不同種類的人吃飯——casual得來又帶點工作成分,公司禮節得來又是天南地北無所不談。究竟人微言輕的我應該表現自己,還是默默品嘗佳餚?

理論上,當眾人皆知我輩分低,只期待我做一個「表面投入」的聽眾和得體的「賓客」:適當時候跟大家笑幾聲,適當時分倒茶甚至點菜,表示自己有所貢獻,做個醒醒目目的小助手,其餘時間大可盡情地享受美酒佳餚。

識諗的,便知道這是辦公室環境以外的一種工作培訓,塑造360度的視野和能力,是老闆出於「入錢落我袋」的好意,除了要領情和感恩,自己也要爭氣,好好從中學習一些真諦。

● 「妹仔陪笑」還是「入錢落袋」?

實際上,自尊心總會作祟。兩三個小時都沒有說話的份兒,自覺沒用,又要做「妹仔」陪笑,斟茶遞水很降格;久不久出句聲刷刷存在感,往往被ignore、打岔;或眾沉默,才發現自己不是失言便是說了一些低質的笑話或爛gag,人家不用給面子陪笑,甚至覺得我出聲都是多餘。

此外,遇上大部分話題都是自己聽不懂的生意經、行業笑話,還有超出我認知能力的人生哲理……大部分時間我都是一知半解,那種空白感、

Continue Reading

錯判形勢

近來不少人愛說4個字——錯判形勢。究竟什麼是判斷?其實在職場、在生命裏,判斷力決定一切策略、選擇和行為。

偏偏判斷力是最難學過來的,因判斷力不能如硬技能或知識般傳授,乃像「內功」般須慢慢孕育出來。很多人以為作明智抉擇最為困難,然而,做錯決定不是因為選擇錯誤,而是判斷錯誤。

判斷力講求理性與感知的融會,知識與歷練的琢磨,對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的觀察入微,對團隊動態的透視,才能客觀判斷哪種形勢局勢趨勢最為合情合理,並作出適時適切的選擇和制定行動策略。

下判斷的過程中,我們先要對人和事作出觀察:(1)察看呈現出來的問題,和被掃入地氈底下的矛盾和潛在問題;(2)聆聽別人的說話,包括傾聽言下之意、弦外之音,揭露被粉飾或扭曲了的信息,還要分辨語言藝術、謊話和隱瞞;(3)用心靈感受別人的憂慮、畏懼、欲望......

倘若你只跟合得來的人交往,在網上只看與自己觀點相同的資訊,智囊軍師皆是同聲同氣的人,感覺固然舒暢,但也容易形成「圍爐自high」的遐想和團體迷思(group think)。聽不見、感受不到朋友圈以外的批評、

Continue Reading

工作透支自救篇

三年前我已深知進入了「工作透支」(job burnout)的狀態。我這類人視個人生產力為生命指標,「快狠準」的時間管理乃生活態度,故承認「患上」透支並作出相應的「慢活」療程,便如向軟弱與無能宣布投降,因此多傾向「延診」。

不認不認還須認,我已病入膏肓,活像一條「鹹魚」或「喪屍」。面對現實,問自己:怎樣重尋探索精神、好奇心和激情?

我回到基本步——相信激情孕育激情(passion breeds passions),借助別人的激情燃點內心那盞「將熄的燈火」。踏出第一步,四出找尋激情人物及具啟發性的奇人異士,透過與其一席話以重燃動力,聆聽其故事以激活自己。

我再次拜會一些多年沒見的師友:在北京創辦農民工子弟學校的鄭洪校長、在老撾研發精品咖啡來扶貧的 Sam、在雲南昆明從事多年扶貧工作的前矽谷工程師 Jonathan,亦多次跟隨探險家黃效文及其團隊探索鮮為人知的村莊和無名英雄的奮鬥史。

第二步是涉足平常沒機會接觸的大自然,體驗農夫、漁夫和鄉民的工作,頓覺心曠神怡、眼界大開。我對稻田情有獨鍾!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