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Tag: Self-management

Total 27 Posts

曠野中的雅興

長年累月的疫情與逆境日子,教人喘不過氣,蒼涼幽暗的大氣下,每天都要花好些工夫振作自己,這已成為大多香港人的日常寫照。有朋友說他長期悶悶不樂,我問,那是怎麼樣的?

他說,就是缺了一份「雅興」:不想去戲院看電影,反正坐不定;不想出外吃飯,反正食之無味。每天營營役役地上班下班,生活沒有色彩。

啊,雅興。雅興是精神健康的一個指標,也是對應逆境的一種意志表徵!困境逆境中的雅興,並非不理世事、附庸風雅,而是好整以暇、保留實力的修養,好像一葉小舟在驚濤駭浪之際,隨着怒海起伏,在被動中不失沉實思變,保存內力,培養更深底蘊,以待風雨後有所作為。

我這一年在台灣「心度遊」,時刻記掛香港未來,心情難免惆悵憂戚,感覺像長期被上帝遺忘了,何來雅興?不過,基督教信仰還是給予最強的提醒:這是一個曠野中的寶貴歷練。聖經中,青少年大衛被政權追殺而逃難到曠野,漂泊十數年。曠野裏有很多野獸和仇敵,危機四伏,大衛遇上怪人怪事,也遇上愛人和高人。最重要的是,在曠野歲月裏,

Continue Reading

員工是老闆最好的作品

辭職有千萬種的理由,但最黯然神傷的是委屈。委屈來自得不到你看重的老闆或戰友體諒,開始時,你會堅持下去,認為繼續努力,他們總會改觀。最心碎的是他們冤枉你、控訴你,或者不撐你,不替你說句公道話,一次,兩次,很多次,慢慢你不想解釋,免得他們反罵你在自辯。再過一段日子,你開始心淡,提不起勁拼搏下去,情緒不再受波動,你發現已經進入麻木狀態。直到一天,你已經心死,帶着沒有靈魂的軀殼上班、下班;在家中看電視、跟朋友聊天都沒精打采,你知道這是辭職的defining moment。

委屈是一種「腐蝕性」的精神狀態,每次我都想說服當事人還未到心淡之前,便要拿出來跟上司溝通。有誤會的要澄清,有心結的嘗試解開,最低限度給雙方一個機會挽救關係,更要給自己一個交代——你所感到的委屈,不是出於誤會、猜疑、道聽塗說。

不過,大部分人都不敢坦白講出心底話,不只是難以啟齒,而是權力懸殊的問題。作為下屬的,怕提出來後,有權有勢的上司不但死口不認,還會影響印象,

Continue Reading

帶心眼識人

我跟很多創業者聊天,總會談到「帶眼識人」的話題,尤其是挑選共同創辦人、股東、重要投資者。大家咬牙切齒地說了一些大同小異的看人準則,但當遇上一個能提供最後所需的一塊拼圖的人,很容易在「heat of the moment」(霎時激動)之際,作出非理性讓步。就算在心深處覺察到對方有些令人不舒服的行徑,都會說服自己,「他是一個好人」、「他有的是我們最缺的資金或人脈網絡」、「他知道我們是夢幻組合,會珍惜和自律的」……只往好處想,於是把心中疑慮擱在一旁,決定與對方開展一段與婚姻差不多的緊密關係和合作旅程。

在平日冷靜理性地探討共同創辦人或股東的質素,希望能避免遇上可貴的人才和錢財時,在heat of the moment下作出蠢材的決定。

1. 溝通模式是否合得來

我曾經周旋於一些不願意出面和出手處理衝突的股東之間,就算他們知道有直接的角色和責任面對棘手的人事問題,卻還是想盡千方百計去逃避,引伸更多無謂的枝節和麻煩。要做的不去做,不應管的卻要在後面做很多小動作,就是不敢堂堂正正與當事人面對面討論敏感話題。我學懂了在合作前的「談婚論嫁」階段中,除了討論共同志向和理念上的共通點,也要挑選願意坦率溝通的合作伙伴。

初期認識一個人,談願景可以談得好投契,下一步便應該探究彼此的溝通模式是否也合得來。你要清楚自己屬於何種溝通風格,

Continue Reading

送糉子 串門子 撒心靈種子

還是4月天,從台北搬到池上鄉居住了6年的「女食神」莊月嬌,說會預售糉子,用海拔2000米的紅香部落冬菇與姬松茸「對唱」,不放蛋黃和糯米。價格不便宜,我之前也未鑑賞過,但一口氣訂了30個。
----------------5--Jun-15-2021

一口氣訂30糉子還人情債

原因很簡單:我終於可以回禮了!在鄉村住了半年,一直都是吃別人田裏種的新鮮蔬果,茼蒿、高麗菜、水果玉米、蓮霧、釋迦、鳳梨、芒果、美人柑,還有6種鮮花泡出來的花茶、桑椹果醬、梅酒、沉香茶、雞蛋,更有一大堆生平聞所未聞的台東食材。鄉親都很自豪一手種出來的健康食材,我這個自以為什麼好東西都吃過的城市人,邊吃邊喝邊瞇起眼享受味道,心裏拚命記住每一種食物的名字和講究的飲食方式。
----------------1--Jun-15-2021

吃得別人東西太多,一直為着不知如何回禮而感到不好意思。我也感到沒有家教,事關從小父母時常教我們,不可做「老奉」或「菠蘿雞」,理所當然地老吃別人的東西,而是要「有來有往」,你請我一餐,我也請你一餐。

家訓一直藏在心裏,而最簡單直接的「禮尚往來」

Continue Reading

城鄉交替的奇幻旅程

從小幻想住在一個小村莊會是怎麼樣的感覺。像動畫《飄零燕》的色彩繽紛、純潔可愛的夢境?像電影情節的充滿智慧與生命轉化,還是平淡的隱士生活?

半年前,我受夠了香港疫情下被長期「囚禁」室內的鬱悶,一於變成digital nomad(數碼游牧者),出走到台灣東部一個如詩如畫的鄉村——池上。認識我的朋友,特別是跟我共事過的人,都奇怪我這個連香港人也嫌太快和chur(緊迫)的city girl,在偏遠農村可以生存多久?

從一個地極走到另一地極,我開啟了一場經常充滿極端體驗的奇幻旅程。
------------Mar-18-2021

細味小確幸 蘇醒感性感知

小時候經常期盼能活出驚天地泣鬼神的生命,看一套地震天搖的勵志電影,戀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給一場震撼人心的演講。結果,內功和智慧都是從枯燥乏味、微不足道的小事磨練出來。

在鄉村生活,就是學習細味村上春樹所說的「小確幸」——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都市人忽略平凡小事,也錯過當中值得感恩和回味的情誼,只求用娛樂來餵養身心靈的需要,用喧鬧來掩蓋內心呼喊,用俗套色彩來擺脫生命中的原始底色。來到寧靜的鄉下不能以城市的慣常「精神鴉片」來麻醉自己,便只好鼓起勇氣蘇醒感性感知的一面去面對。

池上本來就不是一般的農村。經過多方面的努力,這個風光如畫的魚米之鄉在十數年間孕育文化藝術氣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