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Tag: Self-management

Total 28 Posts

改變固定型思維 讓員工靠努力成長

我經常聽到管理者誤用一個概念,用Fixed mindset(固定型思維)來形容同事,卻又未能以相對概念Growth mindset(成長型思維)來讚賞其他人。我再三追問以澄清他的意思,才知道他只用字面理解Fixed mindset,認為對方思想守舊、固執或不能變通,但Fixed mindset指的不是這些特徵。

關於Fixed mindset及Growth mindset這兩個有關思維的概念近年非常火熱,但我認識的管理者,久不久套用這些概念,甚至積極在公司或學校推動有關思維,卻從沒認真地研究這套正向心理學的理論。最簡單就是花幾小時閱讀一本相當精闢易明的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作者為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S. Dweck。

Dweck及大部分專家皆同意先天與後天相互緊扣,同樣影響我們的成長,就如基因需環境配合才可有效發揮作用。Dweck把思維分成兩類:Fixed mindset相信任何天分、性格特質和道德個性都是與生俱來,成功是不需付出努力的;Growth mindset的人相信能力和智力可以經後天環境及個人努力而培養,因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潛能是什麼、有幾多,故不斷學習是走向成功的途徑。

Fixed mindset:認為有天分就不需努力

Fixed

Continue Reading

錯判形勢

近來不少人愛說4個字——錯判形勢。究竟什麼是判斷?其實在職場、在生命裏,判斷力決定一切策略、選擇和行為。

偏偏判斷力是最難學過來的,因判斷力不能如硬技能或知識般傳授,乃像「內功」般須慢慢孕育出來。很多人以為作明智抉擇最為困難,然而,做錯決定不是因為選擇錯誤,而是判斷錯誤。

判斷力講求理性與感知的融會,知識與歷練的琢磨,對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的觀察入微,對團隊動態的透視,才能客觀判斷哪種形勢局勢趨勢最為合情合理,並作出適時適切的選擇和制定行動策略。

下判斷的過程中,我們先要對人和事作出觀察:(1)察看呈現出來的問題,和被掃入地氈底下的矛盾和潛在問題;(2)聆聽別人的說話,包括傾聽言下之意、弦外之音,揭露被粉飾或扭曲了的信息,還要分辨語言藝術、謊話和隱瞞;(3)用心靈感受別人的憂慮、畏懼、欲望......

倘若你只跟合得來的人交往,在網上只看與自己觀點相同的資訊,智囊軍師皆是同聲同氣的人,感覺固然舒暢,但也容易形成「圍爐自high」的遐想和團體迷思(group think)。聽不見、感受不到朋友圈以外的批評、

Continue Reading

我可以做什麼?

提筆時,正坐在飛機遠赴歐洲兩周之旅,心裏萬二分的捨不得在此時此刻離開風眼。上機前一整天都在看幾個記者招待會的現場直播,閱讀四面八方傳來的資訊,翻看來自更多手機拍下的元朗一夜激烈影像,留意最新動態,大都是令人沮喪和失望的大話連篇、推卸責任、轉移視線和偽善面孔,加上新界西北店舖提早關門,全城不是人心惶惶,便是憤慨和悲哀。

這幾年,香港市民積累不少鬱結,就在這兩個月爆發出來。大家心裏無力,一方面覺得什麼都嘗試過,最有權威的團體及個別專家亦表態,政府還是不為所動,另一方面是在這個大時代,心裏總會問自己:「我可以做什麼?」然後發現自己很渺小,除了上街遊行和參與網絡討論,不知道如何承擔多一點。

市民可以承擔的歷史角色和機遇各有不同,但必須有自己的思想——批判的、能分辨真偽的思想,並且堅定地追求公義。

我跟不少充滿熱血與無力感的年輕人說,在等待中要好好地裝備自己,當歷史呼喚你的那一刻來臨,便有足夠的能量發揮所長。

裝備自己,可以是訓練一個懂得解讀事情的頭腦和心智,其中一個做法是多參與活動,體會現場情緒,感受社會脈搏。

許多人都不能參與所有活動,但我們可從網上直播中盡量觀察前線的人和事。網上直播分兩種:即時直播及重溫直播,我們都應盡量看,還要多看不同頻道的直播,從幾個角度觀察大型活動的現場,包括訪問、記者招待會及個人聲明,盡量從原始資料下工夫。

Continue Reading

郵輪上的學習點滴

提筆時,身在新加坡開往香港的上空3萬呎,剛完成10天與別不同的郵輪生活。半年前,日本一間運作了36年的非牟利機構邀請我到其郵輪上演說「旅遊4.0」及領導力。

「和平號」(Peace Boat)每年也會舉辦3個月環遊世界航程,經常爆滿,沒有賭場,只有眾多學習班、興趣班和分段上船的25位嘉賓舉行的講座。約1000位乘客中有三成來自香港、台灣、大陸、新加玻、馬來西亞及泰國,其餘大多是日本人。當中35歲以下的日本人約300個,我的目標自然是理解日本新世代的思維。

每逢吃飯,我總挑選坐滿年輕人的桌子。奈何他們的英文確實不行!為何在21世紀地球村裏一個先進國家的年輕人,連基本英語溝通能力都如此糟糕?幸好他們很有禮貌,不願意在不懂日文的外人前自說自話,只好低頭吃飯。為了打破因我而起的死寂和尷尬局面,我開始主持一場雞同鴨講的晚宴。他們用他們的破英語,我用我的爛日語,竟能聊足1.5小時!

「和平號」開辦一個叫「Global University」的項目,給26位年輕乘客加插一些特別的學習機會。由於郵輪會在香港停留一晚,我提出帶有興趣者在香港「掃街」,吃香港人的地道小食。

幾位「美少女」

Continue Reading

練精學懶的攝影大師

攝影師擅長用鏡頭說故事,但能用嘴巴深入淺出並帶幽默感地道出人生哲理的,攝影指導葉紹麒(SK)是表表者。在一個中學生座談會裏,SK 說自己相當懶惰,終日思考如何用最懶的方法做事。他喜歡「練精學懶」這句話——精髓在於「學懶」放在「練精」的後面,即你先要磨練到「精」的境界,才能達至「懶」。SK 的生命就是一個又一個「練精學懶」的過程。

他兒時熱愛畫油畫和水彩畫,會用兩個月創作一幅畫作。中學時,母親不知從哪兒翻出父親的照相機給他看,他的生命從此不一樣——追求懶惰的他發現,只須一按相機便能把畫像呈現出來,何用費時繪畫?

於是他進入另一個漫長的「練精」周期,任何與攝影技術及影像有關的書籍和學問,他都潛進去研究。着迷程度「去到幾盡」?他一向是個文科生,抗拒及逃避數理化科目。但攝影需要對光學、折射等理論深入認識,他必須讀好物理;為把相片冲曬做到極致,他鑽研化學。

他說:「世上無捷徑,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