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情進入第三波以前,曾參加我的領導培訓課程的高管,大多能保持士氣,並善用多出來的空間認真思考管理和領導問題,經常找我討論一直擱在一旁不想理會的人事和紛爭問題。疫情來到第四波,加上政治不穩定而需考慮應否離開香港,被裁員被減工資的打工仔或不斷燒錢的老闆,無不憂心忡忡,前途不明朗還要擔心第五波何時來臨,我也更加深入地幫助大家處理心理狀况,從管理別人轉移到管理自己的迫切需要。
面對現實 調適價值觀
去與留,不止是留不留在香港的問題,更是留不留在熟悉的工作環境。說到底,這要審視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而是能否啟動新的學習模式。
一直有穩定工作和固定生活模式的人,調節能力最受不起風浪。有些人不願意面對現實和接受變更,有些抱自欺欺人的心態,癡癡地等待香港回復至從前熟悉的生活模式。價值觀的調適是一輩子的功課,就是真正的學習——學習新的觀念,學習不同的信念,學習與新格局一起呼吸。
習慣與不確定因素同行
保持一種使命感(a sense of purpose),在風高浪急與呆滯不前之間,你不至迷失,因為你的purpose,能給你坐標(anchor),令你不被洪水淹沒。
從前的計劃和目標被打亂了,現在不少人要重新打造新時代裏的目標和一系列的計劃,需要一段時間,心情免不了時刻處於七上八落、患得患失的境界。有些人認為有一定程度積蓄的中年人擁有更多選擇,然而,他們卻較難轉行,害怕生活質素降低更令他們不能承受轉行的風險。反之,事業還未完全確立的年輕一族較易轉行,重新調整心理,對學習新技能不會設置過多的心理障礙。
無論如何,各人有各人的難處,不用羡慕別人身家豐厚而認為其日子會更好過,為自己不能適應新環境和挑戰製造藉口。
聽智者故事 碰撞出新招
我喜歡找智者和企業教練聊天,聽他們的故事,從中獲得思想撞擊,望可碰撞出一些想法,幫助我找尋使命,確立目標。在這段全球大停擺的抗疫期間,一切像呆滯不前,除了少數被疫情帶旺的行業,大部分人因不時處於膠着狀態而感到生產力低。
我喜歡以coaching幫助別人尋找目標,過程中我往往要進入對方的具體案例,了解其狀况,再抽離出來,理順其千絲萬縷的困惑,才可引導他看到大局然後破局。能夠幫對方「打通經脈」,是一種樂事,何况對我也是一種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輸出溫暖 對生命產生盼望
確立利他主義的目標,把焦點從擔心疫情或前途問題,暫時轉移到幫助別人,就算是小事一樁都能讓對方產生莫名的感動。當你看到別人因為你的溫暖而微笑,你也會對生命產生盼望,自己亦能獲益。
某一個下午,我走入港鐵中環站時,膠袋突然穿了,袋裏的10瓶蜂蜜全跌在地上,一地都是蜂蜜。我極為尷尬,身上沒有新膠袋,想到服務處找職員幫忙,但又怕走開後其他路人會踩到蜂蜜。
突然有人路過,靜靜送上身上的環保袋,讓我放好數瓶沒有打碎的蜂蜜,另一人奔跑至附近的便利店,付錢買了兩個膠袋給我;還有第3人自發跑到服務處求助。我用身體圍着地上蜂蜜,以免路人踩上,連連鞠躬感謝各位「善長仁翁」。在中環站遇上幾名熱心助人的陌生人,令我立時忘記世間困苦。
試過不止一次,走上小巴才發現八達通不夠餘額,身上只有100元紙幣,身旁乘客也沒有足夠零錢幫我找換。突然有名年輕人說請我坐車。我感動不已,在大都市也能體驗人間有情,只看到這名戴着口罩的乘客,被我的連環感激弄到不自在,但眼神卻閃出歡喜的目光。
兩周前,我看到一名當健身教練和經營健身中心的老闆,在臉書貼上一張舉頭看天的照片,題字:「望天打卦。」我心裏一沉,想起他的健身中心已停工2個多月,馬上給他通電話,打氣,分析情勢,甚至鼓勵他轉變一些想法。從前生意好,沒時間沒心思聆聽內心渴望求變的吶喊,一直與自己的內在需求拖拖拉拉。「望天打卦」的日子正是再次與自己對話的空間,與靈魂重新接軌。
另一名外向的朋友說在家工作的日子冗長,精神變得散漫,已經忍受不了長期缺乏群體活動,開始每周安排最少兩通電話,與久違了的老朋友聊天。當自己心情灰暗時,會找相對積極開朗的人圍爐,待自己心境平和時,才會reach out情緒低落的朋友。
跨領域學習 激發創意靈感
除了圍爐取暖,與不同背景和行業的人來往可保持一個學習習慣。平常沒時間,可能會選擇約見密友和志同道合者,現在可能要刻意找跨領域的人,刺激一下自己的腦細胞。
有時候到小店與廚師聊天,在公園聽阿婆講前世今生的往事,與有智慧的退休人士交流生命故事……讓自己的腦袋注入不同的聲音,讓思維衝擊醞釀創意靈感。
確立每天規律 免精神頹廢
在家工作也要給自己一些規律(routine)。有家室之人比較容易保持規律,單身或失業人士忘記給自己訂立每天規律,隨心地過日子,慢慢變成任性,日夜顛倒、作息混亂,甚至孤立自己,躲起來追劇或打機,導致意志消沉、精神頹廢,卻不知如何拯救自己。
我認識有退休的人由於不敢外出,子女也不敢上門探訪以免播毒,但對方懂得留在家裏研發烹調,找速遞把美食送給朋友。也有人每天約一名朋友行山或吃飯,學習創造新規律。有子女領養小狗陪伴老人家,為家裏增添生命氣息,也讓老人家有點精神寄託,最少每天帶狗出外散步,成為一種規律——究竟是人放狗還是狗放人,已經分不清楚了。
家長要留意小孩有否出現異常情緒,並幫忙孩子訂立規律。幾個月前美國加州疫情持續惡化之際,我的朋友因着兩名孩子不適合網上上課,半年來天天打機過日子,脾氣愈來愈差,晚晚發噩夢,唯有申請專業人士的「金卡居留證」(就業金卡),暫搬到台灣,讓小孩就讀國際學校,希望半年後能搬回美國。他說,矽谷很多有錢華人,早已用金卡居留證搬到台北避疫,看似大費周章,但為了孩子和過正常有規律的生活,倒是唯一途徑。
懂得安撫自己 戰勝心戰
縱使我們不能自欺欺人,但也要懂得安撫自己,讓心情不致被憂慮或孤獨蠶食。有工作的人,請你告訴自己,在這時勢還保留一份工作是一件幸事。失去工作的人,心戰是你的最大挑戰,要保持正面思維,就當是一個gap year又好,一個探索新的事業發展機會也好,盡量用這段時間重新確立人生目標,期盼在亂世中還能有所作為。
2021.2.23 刊登於 明報副刊《職場》
何靜瑩最新著作《扮有料,只會死得更快》現已在天地圖書及各大書店發售,或於網上訂購: bit.ly/2AmjFox
「扮有料」是一種暫時令你好過一點的「嗎啡」,但只會令你死得更快──死因不是同事的不服氣和唾罵,而是自取滅亡!
‧ 教你做個有料的上司,成為出色管理人
‧ 分析老闆 vs 員工的矛盾大對決
‧ 拆解新紮管理層的盲點
‧ 勇敢衝出Comfort Zone 作自我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