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另類職場培訓──應酬飯局眾生相

我出來工作的頭10年,其中一個掙扎是跟老闆出外與不同種類的人吃飯——casual得來又帶點工作成分,公司禮節得來又是天南地北無所不談。究竟人微言輕的我應該表現自己,還是默默品嘗佳餚?

理論上,當眾人皆知我輩分低,只期待我做一個「表面投入」的聽眾和得體的「賓客」:適當時候跟大家笑幾聲,適當時分倒茶甚至點菜,表示自己有所貢獻,做個醒醒目目的小助手,其餘時間大可盡情地享受美酒佳餚。

識諗的,便知道這是辦公室環境以外的一種工作培訓,塑造360度的視野和能力,是老闆出於「入錢落我袋」的好意,除了要領情和感恩,自己也要爭氣,好好從中學習一些真諦。

● 「妹仔陪笑」還是「入錢落袋」?

實際上,自尊心總會作祟。兩三個小時都沒有說話的份兒,自覺沒用,又要做「妹仔」陪笑,斟茶遞水很降格;久不久出句聲刷刷存在感,往往被ignore、打岔;或眾沉默,才發現自己不是失言便是說了一些低質的笑話或爛gag,人家不用給面子陪笑,甚至覺得我出聲都是多餘。

此外,遇上大部分話題都是自己聽不懂的生意經、行業笑話,還有超出我認知能力的人生哲理……大部分時間我都是一知半解,那種空白感、疏離感和無知感很是難受。還要聽老闆發表第50次的偉論,最為鬱悶,尤其是那些我聽不入耳的觀點,心裏翻眼,樣子卻要裝出認同、賞識和投入的表情。於是,擺滿一桌子的山珍海味只能「背脊骨落」,食之無味,時間過得特別慢。

● 積極面對 視作磨練機會

怎樣評價工作以外的公司飯局?我可以選擇follow my heart,認為全都是浪費時間的應酬,公司蠶食私人時間,該避得就避。然而,我選擇積極面對:每一次出席都有掙扎,但每一次都會說服自己改變心態,旨在鍛煉自己的參與感、好奇心、探索人性的能力……還要心理預備自己、哄自己:就算是被忽視,也可練習內功,磨練自尊心,磨走玻璃心和自我中心。

學習社交禮儀、談吐、招待座上客等技巧固然重要,但關鍵是透過接觸公司以外的人物,或認識同事的另一面,都能擴闊視野,衝擊思維。既然自己是junior,也無壓力要主持飯局,可疊埋心水邊大魚大肉,邊聽「大人們」講故事。帶着這種態度出席飯局,耳朵和心眼遂能打開。

我屬於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相信世上的社交高手都在後天塑造出來,就算是悶透的吃飯過程都是重要的學習體會、內功培訓。培訓什麼呢?首選觀察力。

在一個4至8人的飯局裏,我通常會着眼觀察這些層面:

  1. 研究人性

先從認識不同人種和個性入手,觀察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靜靜探究各人的思想深度、內涵修為、說話層次感。誰人的邏輯及理性思維值得學習,我便凝神屏氣聆聽,要像「吸星大法」般大量汲取其智慧、消化其豐富內容。遇上說話乏味無趣的,我一定不會擺出一副「悶樣」,且看誰人能使出太極功,於神不知鬼不覺間轉移到別的話題去。

既然帶着鬱悶和不屑的心情又一餐,積極研究人性及言談質素又是一餐,何不選擇後者,希望帶走一些得着?例如,我很討厭老闆總愛在席間吟詩作對,逼人欣賞他那些左抄又抄的低水平詩句,以為好impress別人。我唯有轉個念,靜靜地研究那副自我感覺良好的模樣,對比其他賓客客氣和應、裝投入、唯唯諾諾的眾生相,然後默默告訴自己,有朝一日我成為高層,必須懂得鑑別人家的表情,是真心投入還是客氣裝傻,不能穿國王的新衣。

  1. 學習洞悉group dynamics(團體動態)

無論多麼強勢或自信的人,都受到席間不同人物的言行舉止、權力分佈及輩分資歷所帶來的微妙影響。在旁默默吃花生的我,最喜歡鍛煉腦袋(exercise of the mind),看看有沒有「耐人尋味」的團體動態籠罩着飯局氛圍。

我見過一些在公司裏叱吒風雲的大男人高層,在一位高傲和霸氣的老前輩面前,會變成驚人的「鵪鶉」;我遇過一位才華洋溢的賓客兼全場焦點,卻謙遜溫厚地關心同桌中最年輕低級的職員,發放人間溫暖。我亦發現老闆喜歡把上次飯局聽回來的資訊,不經分析和過濾便在這個飯局發放出來,當成自己的真知灼見,又喜歡name dropping,以示自己人面廣闊;這樣,一個不看書、不學無術的人,能靠「執人口水」為生。這是一個可悲的反面教材。

● 自戀自大狂 倚仗權力維繫「友誼」

最常見的是自戀自大狂,沉醉於述說自己成就,到處認叻,不能投入別人話題,更不會關心同桌人的意見和生活。當別人說其他話題時,總要等待時機(通常是透氣的一瞬間)把話題拉回自己的世界。這類人只能倚仗權力和地位維繫「友誼」,一旦離開要職或退休,很難再找人出來忍受其自吹自擂。這是另一個反面教材。

比較有趣的是一些企業家喜愛帶着二十來歲的兒女出來見世面,但他們的內心掙扎可能比我這個疊埋心水做聽眾的心情更為複雜——子女要同時視父親為老闆,又想突出自己個性,但又不自量力,反而窒礙學習。有些子女看不到父親老闆殷勤「入錢落他袋」的苦心,還要聽其重複說100遍觀點,煩厭之情從心底裏溢於言表,有時忍不住駁斥父親;有些子女更要刷存在感,也不屑觀察別人反應,說些空洞見解,冗長而不懂收聲,賓客禮貌地忍受(換着普通低級職員,早已被打岔),有時父親受不了,當眾教子,甚至雙方吵起來;有些子女一副「二世祖」架勢,行徑失禮死人,不知道父親有否留意得到?回家會否調教孩子?

● 多角度閱讀別人行為 增強分析力

觀察多了,更懂得多角度閱讀別人的行為、聽出弦外之音,也能增強自己的解讀能力,分析事情也不會太單純和表面,偶爾遇見高人示範如何解讀一些事情,如獲至寶。

當我處理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後,便積極創造有啟發力的飯局。有同事臨時找我這個小小trainee做「水魚」,幫集團主席與賓客做翻譯,我欣然接受,吃一頓豐盛晚餐之餘,又長知識,從此跟着比我高20級的集團主席到處出席飯局,甚至坐在董事會後排旁聽。

● 與奇人進餐 聽盡精彩故事

曾認識一位高人前輩,我主動請他當我的mentor,他遂邀請我參加每周一兩頓飯局,都是海外到訪的奇人異士,聽盡精彩的人生故事,腦袋運轉過多加上熱血沸騰,經常宴會後整晚難以入睡。

積極創造飯局的好處,是提升高質素的話題及學習機會,見得太多反面教材,也要直接得到正面楷模的真傳。

當我成為別人上司後,也經常帶年輕同事出席飯局,談笑風生和睿智的賓客固然是難能可貴的導師、模楷,就算是沉悶或奇怪的座上客也是絕佳的反面教材,各類人都能鍛煉同事的眼界和涵養。坦白說,有些不能改變心態、經常黑起塊面或擺出悶樣的同事,我不會拉牛上樹,自會找到願意擁抱學習的同事。

希望年輕人懂得善待這些另類培訓活動,只要不涉及非法或不道德行為,多去無妨,一顆學習的心是靈丹妙藥。

2020.7.10 刊登於 明報副刊《職場》

延伸閱讀:
《我並非天生的社交高手》:bit.ly/2fVX8E2
《觀察、解讀、干預的循環過程》:bit.ly/2VLHChf
《改變固定型思維 讓員工靠努力成長》:bit.ly/2YEBFnt

Author image
Ada is Founder and CEO of internet startup, Paxxioneer. She co-founded social enterprises, L plus H Fashion and 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 She is a weekly columnist and author of 4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