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Tag: Self-management

Total 28 Posts

工作透支自救篇

三年前我已深知進入了「工作透支」(job burnout)的狀態。我這類人視個人生產力為生命指標,「快狠準」的時間管理乃生活態度,故承認「患上」透支並作出相應的「慢活」療程,便如向軟弱與無能宣布投降,因此多傾向「延診」。

不認不認還須認,我已病入膏肓,活像一條「鹹魚」或「喪屍」。面對現實,問自己:怎樣重尋探索精神、好奇心和激情?

我回到基本步——相信激情孕育激情(passion breeds passions),借助別人的激情燃點內心那盞「將熄的燈火」。踏出第一步,四出找尋激情人物及具啟發性的奇人異士,透過與其一席話以重燃動力,聆聽其故事以激活自己。

我再次拜會一些多年沒見的師友:在北京創辦農民工子弟學校的鄭洪校長、在老撾研發精品咖啡來扶貧的 Sam、在雲南昆明從事多年扶貧工作的前矽谷工程師 Jonathan,亦多次跟隨探險家黃效文及其團隊探索鮮為人知的村莊和無名英雄的奮鬥史。

第二步是涉足平常沒機會接觸的大自然,體驗農夫、漁夫和鄉民的工作,頓覺心曠神怡、眼界大開。我對稻田情有獨鍾!

Continue Reading

工作透支的先兆

過去十年,我不時為自己把脈,緊貼身心靈的狀態,以在人生跑道上馳騁。我認為至寒至陰的障礙物, 莫過於工作透支(job burnout)。

大約四年前,我發現一些透支的先兆。在屯門設立的社企毛衣廠忽然變得很遙遠:之前連續幾年每天從九龍坐車到屯門五十分鐘,我都不覺得怎樣,這時卻漸漸感到路程遙遠,一想起來便覺乏力。

我也為着同時製作音樂劇和電影的事宜感到疲憊,覺得自己是一台工作機器,每時每刻都須用氣力刻意完成瑣碎事情。

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步入了工作透支的狀况,並留意到幾個透支的徵狀。最明顯的是精神疲憊,力不從心,這有異於體力疲倦。有些事情我就是提不起勁去推動,從前的拼勁、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鬥志,每天被蒸發一點,靈魂被蠶食一點,我活像一個慢慢泄氣的氣球。

還記得當時我須處理許多媒體關係,但很多記者都不先做好功課就進行訪問,而且寫來寫去都是表面和重複的內容。有位電視台導演約我做訪談,我有點應付不暇,說:「你們節目一向訪問達官貴人、社會賢達,看來你找錯了人……」他堅持不一定找名人,總之很想寫我的故事。

我例行公事地拋出一個對記者必問的問題:「你看過我在專欄介紹我們的理念和故事的文章沒有?」

如我預料,他說:「沒有。可以一邊訪問一邊聽你說……」

「不行!」我斬釘截鐵地說:「你還未準備好就來做訪問,效果只會流於片面,

Continue Reading

老闆也要講忠心

上司對下屬也要講忠心。怎樣才算是忠心的老闆?這離不開老闆如何要求員工顯出忠誠,自己也要做得到。

我聽過最多老闆埋怨的不忠心,是跟下屬一起策劃項目和達成共識後,同事繼而推出新方案,卻迎來同儕的抗拒、反對、埋怨等聲音。負責推行的同事不但沒有努力解說背後的緣由和理念,還迴避「做醜人」的風險,馬上劃清界線,擺出一副無奈的可憐相,推說是老闆的決定,自己只是敢怒不敢言的執行者。「我也有保留,但老闆硬要推行,我也沒辦法。大家幫幫忙,盡力做吧。」

這種置身事外的表達,或是默不作聲的一副聆聽狀,都能誤導眾人把矛頭指向上司。老闆間接聽到這種不負責、沒擔當的「情報」,滿不是味兒。如果此類行為是常態,老闆自然會暗自質疑此人的忠心。

換着是老闆在推行集體決定時遇上同事們的阻力,為了明哲保身而方便地推說是另一同事的主意,也會令同事感到被上司背叛。有老闆經常教導部門主管承擔其團隊的任何過失,不要只管怪責同事,應先告訴自己「都是我的錯」,此乃問責的情操。然而,項目中途出現問題,老闆還未弄清楚哪裏出錯、誰人做錯,便發起脾氣來,當眾指着主管說:「都是你的錯!」這種講一套、做一套的作為,對同事和公司算是忠心?

Continue Reading

擁抱逆境

一位朋友說起其侄女在我的母校念中學,「她想參加某一校隊,但在遴選時竟被拒絕。」

我聽得出言語間帶有絲絲不忿,問:「有什麼不妥?」

「她爸爸認為學校理應讓任何有興趣的學生加入校隊,拒絕參與令小朋友氣餒。他想過向學校表達不滿。」

我不同意這種想法,「孩子從小培養面對挫折,磨練品格,我看這才是福氣!你寧願她15 歲還是25 歲才開始經歷挫敗?」

朋友打量我究竟在說反話還是認真的。我繼續解說:「過分保護孩子只會製造玻璃心,日後出來社會做事稍遇不如意的事,便覺世界末日,豈不更容易精神崩潰?孩子真的有興趣該項活動,還可以參加班際比賽,既可從次一級別發展興趣,又能裝備自己下一年重考校隊。不然,挑選另一個更適合自己所長的校隊。」

孩子遇上挫折,父母親朋長輩的取態很重要。家長憤憤不平要為孩子出頭討公道,孩子便學會把責任推給學校和選拔過程;家長開導孩子從正面角度面對挫敗,孩子便能啟動學習心態回應逆境,視失敗為歷練,反思自己不足。

最近有人想請我演說,分享成年人如何面對逆境。我有點為難,估計人們大多想聽一個飽受特大苦難(如大病、車禍、破產)卻能絕地反擊東山再起的人演說,這才有號召力。友人堅持那些「浩劫生還者」對一般人來說,距離太遠,難以產生共鳴。

Continue Reading

超出期望

「 剛來到新公司幾個月,我想exceed expectation,暫時不想請假。」一位跨國企業高管掙扎着應否在暑假期間請五天假外遊。

我想起幾年前另一位獨角獸創辦人跟我說:「目標一定要exceed expectation!只能做到meet expectation的話,其實不夠好,顧客會把你忘記。」

可以想像,這些人的成功之道,首先取決於自己的心態。他們沒嗟怨別人的期望不實際,也沒抱怨公司的期望過高。基本上他們說的不是管理期望(manage expectation),更不是滿足期望(meet expectation),而是推至更高境界——超出期望(exceed expectation)!

打工仔一般認為滿足了公司期望便應順理成章地獲得晉升和加薪。然而,上司通常衡量員工能否在現有崗位中超出期望,以顯示其再上一層樓的潛質,才會考慮日後委以更多重任。能夠洞悉上層如何評估一個人的潛質,便能衝破傳統觀念。

換言之,一般「做好這份工」的心態最多只能滿足人們給予現有職位的期望,但遠不是超出期望。另一窒礙超出預期的態度,是斤斤計較、怕吃虧、不願多承擔,同事和上司要求多幫忙一點、做多一點,計較的人必反問是否有報酬,或要求升職後才肯出手,「這不是我的工作範圍,升職後我自會有所表現。」

很多人甚至本末倒置,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