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一口煙也不要試

認識我的朋友肯定不會相信,我剛進入職場時,曾悄悄地考慮吸煙。

我認真地問一位抽煙愈見頻繁的同事,吸煙是否有提神和提高創作靈感之效。「第一支煙確實帶來驚喜。」她又接着說:「頭十根煙還感到快感。」

說罷,抽一口煙,頭微轉向右邊,撇着嘴向空氣噴出長長的煙霧。這種神情和「格調」,我已見證了三年——從她在英國基於好奇和所謂的工作應酬而開始抽煙,至來到香港後的近乎煙不離手。
她努力解釋:「從第十一根煙開始,那種快感和所謂提神功能便逐漸下降。於是,你會抽得更多和更頻密,希望找回第一根煙給你的那種感覺。」

她這種「反高潮」的內容,令我摸不着頭腦,遂問:「即是說,只需加強力度,便能追回第一次抽煙的快感?」

「不,永遠不行。」她強調。「至於提神嘛……抽煙之後,我的精神下降,惟靠抽更多的煙,才能回復未抽煙時的精神狀態。」

「你把香煙說得像毒品一樣……」她的清醒程度和表達能力,令我有點出其不意。

她柔柔地說:「抽煙和吸毒基本上沒分別。身體倚賴抽煙來回復接近正常的狀態,那是身癮;人總是憧憬當初第一口煙的效果,那是心癮,且更難耐。」

我還是天真地問:「你是否建議只抽十根煙,享盡那種快感,然後就從第十一根煙收手,免得上癮?」

她翻我一個白眼,說:「我的意思是,連第一支煙也不要碰!試過一次快感,你便停不下來,十根、百根,然後不能自拔!」

「你的意思是完全不要抽煙?」

「對!所有問題都從第一根煙開始。所以,連一口都不要試!」

這番對話留下深刻印象,我一口煙都不敢試!

現在的煙竟以嶄新風格呈現,就是要你嘗試第一口,然後吸到第一百口才發現已經上癮。我說的是帶有高度誤導宣傳的電子煙、加熱煙等新興煙產品。

隨便逛逛商場、精品店、格仔舖和潮流用品店,很容易看到一排色彩艷麗如原子筆、鋼筆、USB 形狀的「文具」,卻原來是電子煙或加熱煙。煙商甚至不提「煙」字,創造一個「潮名」,着意強調多種如水果、薄荷和朱古力的口味,還要說成是健康和時尚的玩意。

愈來愈多醫學研究顯示,電子煙含有致癌的甲醛及多種有害化學物質,也有令人上癮的尼古丁。然而,一般人都誤信煙商的宣傳,以為這是戒煙工具。

我隨口問一位中港運輸司機:「你有否抽煙?」

他說:「我正在戒煙,轉抽電子煙。」

我問:「世界衛生組織已表明電子煙並非認可的戒煙工具。何不用認可的戒煙貼、戒煙香口膠?」
「電子煙的包裝明明寫着不會上癮、幫助戒煙、已獲認證、安全無害的啊!」
我亦問過一位有嚴重煙癮的朋友,知否電子煙不比傳統煙健康,且好大可能更傷身,她堅持說:「我的電子煙不同,專門託人從日本帶過來,是環保和無害的。」

煙商大剌剌地在包裝及網上提供誤導性宣傳,逐漸深入民心。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指斥,這些都是「宣傳伎倆,意圖淡化吸煙對身體帶來的傷害」。

全球最少十六個國家已全面禁止電子煙。香港政府為何視而不見,任由吸電子煙的年輕人數不斷攀升?
近日幾間醫學會及大學醫學院,罕有地高調促請政府全面禁止電子煙及其他新興煙產品,就是要防患於未然,即我朋友的忠告:連一口都不要試!

2018.7.10
何靜瑩|《明報》專欄「鋒芒乍露」

----------Jul-10-2018

Author image
Ada is Founder and CEO of internet startup, Paxxioneer. She co-founded social enterprises, L plus H Fashion and 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 She is a weekly columnist and author of 4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