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 Ho's Weekly Column

塑造自己<「做自己」系列/四之二>

不同學派的心理學家做過無數實驗,探求究竟先天遺傳還是後天培養,更能影響人的發展,但始終難以定論哪個更具決定性。上至學術界研究,下至中學生辯論比賽,還是普通人茶餘飯後的討論,「nature vs nurture」都是最佳辯題。

要尋找和認識自己,不僅要了解先天的才智天資和性格取向,因為「我」也不斷受到後天的成長環境、際遇和社會文化塑造和影響。每個人都是無止境地成長或倒退,沒人能定格停留於一個狀態,故此,認識真我是一輩子的功課。

青少年時期是重要的自我形成期(formative years)。少年人開展「自我發現工程」之餘,同時發現自己必須與別人相處,學習建立我與別人之間的關係。

「我」不斷被別人和環境改造和轉化,往往要從觀察自己的行為和情緒,才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和改變了,從前的自我認知已屬過時,或根本沒真正了解過自己。

初中時期,接觸到的朋輩、學校和社會,混和着家庭的價值觀,衝擊着我當時有限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形象」;面對一個更大的圈子,我因不懂對應不同聲音和批評而感到迷惘。

我在中一那年已開始懼怕中五會考,雖能考取優越成績,但小學年代考取第一名的興奮感覺驀然消失。我看不到前路有何令人神往和着迷之處,只看到「無限loop」的測驗和考試,及隨之而來的苦悶和壓力。中三那年是我的黑暗時期,對前景沒憧憬,時刻像有團漆黑的霾霧籠罩着整個人。

我不喜歡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惡劣!是青春期的荷爾蒙作祟?還是迷失於「何靜瑩對Ada Ho」的內心鬥爭中?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有關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理論,挺能解釋當時我的混亂心理狀態。當時我在這三種力量之間失去平衡:有時「本我」當道,一個深受「中間子女綜合症」影響的少年人,透過發脾氣來爭取渴求的注意和存在感;有時「自我」當道,過分循規蹈矩和現實主義,順從朋輩壓力;也有時過多的「超我」,只用非黑即白來批判別人。

高中時期,我開始能掌握外面世界的期望和價值觀,開放心靈讓學校的價值觀塑造我,亦選擇了基督教,其價值系統和道德觀念幫助我分辨從四面八方洶湧而來的各種價值觀。哪些價值觀是負面和歪理,要予以遠離或摒棄,哪些是正面和皇道,應持開放態度接受其塑造和洗滌。

我漸能與自己「連結」起來,getting in touch with myself。

中學創造了我,讓我意識到自己以外有一個社群,那個比我更大的群體福祉,我有責任參與建設。我的視線愈能從自身利益放大至社群利益,我愈能在社群中放下自我中心和自我防衛機制,從而令我有空間認識真我。

原來,焦點愈放在自身的不幸和不足,愈把自己捏死。放眼在他人的不幸和不足,並伸出援手燃亮其他生命,扶持別人,我才能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個真正的我。實現「大我」反而讓我實現自己、做好自己。

換言之,我們有時會很被動地受外界影響和塑造自己,但其實亦能採取主動,積極自我塑造。

我中學時的校長經年累月地推動學生的全人發展,經常把all round student掛在口上。中二時我不明不白地獲頒發每級只有一個的All Round Student Award,雖自知不配而感到愕然,卻又因撈了一個不勞而獲的殊榮而沾沾自喜。然而,惡夢很快便降臨,其他同學由竊竊私語變為公開表示忿忿不平,因我只是成績優異,在課外活動一欄卻交了白卷。

我像過街老鼠般抬不起頭一段日子後,決定扭轉局面,改變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all round student,惟有「自我追封」才能停止別人的冷言冷語!於是,我自發地每天到公園練跑,到球會操練,參加合唱團、辯論隊、演講比賽,誓要做到「周身刀,張張利」!

環境的影響,沒有打沉我的意志,反而激勵我衝出舒適區,改變自己。一旦試過自發地展開自我改變工程,便能發現那不是一件艱難的苦差,並會愈做愈收放自如。「我」成為了自己的朋友,每天問自己如何做得比昨天好。

進入大學和社會,更多誘惑和聞所未聞的價值觀一浪接一浪地撲過來。我每時每刻徘徊於「自我」與「他人」、小我與社群、本我自我超我的各種動態之間。我盡量保持警醒,辨別須unlearn的舊觀念,從而relearn新的價值觀,重構新思維。不斷與自己對話、與世界對話,判斷何時「做自己」,何時「不做自己」,何時「改變自己」。

塑造真我的過程,時刻要自我把脈、反省、審視,有一種追求自我完善的欲望,還有改變自己的勇氣和決心。不是「做自己」,而是「做好自己」。

相反,與自己脫節的人,通常也與社會、與世界脫節。你是否隨着自己的成長而努力不懈地認識自己?Are you in touch with yourself?

2017.8.3

Author image
Ada is Founder and CEO of internet startup, Paxxioneer. She co-founded social enterprises, L plus H Fashion and 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 She is a weekly columnist and author of 4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