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青島經營兩間特色咖啡店的老闆,說起她的經營心得時帶點激動:「開咖啡店的人總帶著一份情懷,但那些光為情懷而對生存不加思索的人,最終只有結業收場。」
我不禁問:「也許有些富N代的人,虧得起錢,不用計較生存吧?」
老闆咬牙切齒起來:「當連續三年都沒有顧客來欣賞你的咖啡店,不要說情懷,什麼心情也沒了,最終還不是意興闌珊,關門大吉!我認識太多這樣的人⋯⋯所以,生存和情懷須連結起來。」
我不絕點頭,腦袋湧現過去十年遇上無數只講情懷、不屑生存的人,最終只有失落和唏噓。這類人不局限於開咖啡店,在社會企業、初創企業、公益事業和文化藝術界,比比皆是。
當全世界在鼓吹創業,又把光環加在社企從業員及公益,總有人抱著浪漫主義和追求崇高的光環而投身這些行業。
故此,理想與現實須時刻來個真誠對話。情懷、激情和理想讓我們確立目標和使命感,燃點一團火,推動我們衝出現實的界限。直面現實和生存的需要,令我們脫離光說不做或過分天真浪漫的夢境,逼使我們提升執行力,踏實地向著理想進發,實現夢想。
我也喜歡打個比喻:有些天真的年輕夫妻,憧憬小孩的可愛,待嬰兒出生後,連續幾年徘徊於餵奶、洗衣、換尿片和震耳欲裂的喊聲中。情懷在哪裡?不少父母私底下坦言,

